网店强生意,低成本“装修”的5大建议

标签:
杂谈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9/03/a1.jpg
这是2009年,有些网路上的线上商店或许看到自己的生意不如以往?大家认为,没关系,这是一个不错的「练功」时机,看看自己的小事业还有哪里还可以调整的地方,这里省一点成本,那里就能多挤出一点利润?等待时机变好的那一天,可用体质更好的身体再打一场美好的仗!
其中最可以「练」的,或许是「页面设计」──
上个月,在美国有一场叫「Internet Retailer Web Design ‘09」的活动,据说吸引600多人、45个讲者,这周末有篇文章整理该活动归纳出来的几个「线上商店微调建议」 ,以及他们所举出的案例,我觉得对于线上商店与电子商务来说是很有意思的建议──他们一针见血的指出,在这个年代,许多商家都在省成本,对页面却动也不敢动──第一个原因是,一动就要「花钱」!第二个原因则是一怕动了,新客户不进来就算了,连原本忠诚的使用者也放弃不买了。但,这场活动的专家们是建议,不,这个时候,反而应该再更大胆的对页面做一些「小幅度的改站」,几乎不用钱,自己就可以改,有机会提升销量,回到以前水准;等景气一恢复,就准备一飞冲天!
改,有什么可以改?
改,要改什么地方?
以下,是我整理出来的五点较有意思的「改站建议」(最后一点不太算):
第一,页面放宽:这一年来,所有人的电脑萤幕除了变大,主要是
变「宽」了。所有的笔记电脑或桌上电脑都开始使用宽版的萤幕面,网路商店第一个可以调的,就是这个网站的「宽度」,以往一度还曾经觉得700像素是太多了?现在,可以到1000像素都不用害怕太宽!
报导举例,美国高档百货公司Neiman
Marcus去年秋天曾经为它的NeimanMarcus.com改版,大胆采用了比该公司以往版型都还要宽一点的设计,多出来的空间就摆放更大的照片,
还可以同时塞进两张阔气十足的照片。他们集团今年也跟着改版的网站「BergdorfGoodman.com」也跟着沿用了这个宽版设计,可见,使用者是
觉得OK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将页面变宽,其他的主题选单、按钮等等……都没有改变过。
第二,把不重要的按键藏起来:报导提到,有一位使用者介面专家指导了一个商店,该商店的页面的主题选单里将「About Us 」放在显眼的地方,没想到这位介面专家当场建议,应该将「About Us」直接拿掉。为什么?她表示,这一个连结并不会直接促进销售,所以将它拿掉,放到其他页面去,以免影响到整个销售流程。这点我赞同,购买页面一定要「防呆」,除非打算策略性的将东西导到其他地方、和其他商品一起购买,否则应该不要出现杂七杂八的非购买页面。
有趣的是,报导还提到另一个有「不必要的东西」,猜猜看是什么?竟然是:「安全标章」。有些购物网站为了强调他 们「很安全」,就四处放这个「安全标章」,首页就放一大个「安全标章」。他们说,其实,安全标章这种东西会打坏消费者购物的情绪,让他们莫名其妙的想起 「咦这个产品会不会不安全?」、「这个金流会不会吃我的钱?」因此,专家建议,应该只有在付款前的那一页再出现「安全标章」,而不要在每一页都出现!
第三,增加更多商品资讯,让商家不像在「卖东西」:网路商店和一般商店不同的是,卖家在客户眼中的「形象」,最好是「同好」而不是「商人」,不只是提供商品贩售而且也提供「资讯」。这次会议中有人提出一个案例:「FatBrain Toys」,它专营玩具的购物商城网站,它抓紧时机,在去年大家对玩具的安全性非常焦虑时,这个网站就做一个小改站,让它旗下的商家,可以很快的加入关于此玩具的制造地点、制造成份等细部讯息,让客户更放心、商家也得利。
另一则案例则提到有一个网站叫Scholastic.com卖童书的网站,最近做了一些小改动。这些小改动,让小学老师也可以到上面开个人的页面, 选择适合的年级(譬如:六年级生),然后在上面介绍给家长告诉他们该买哪些书。还让他们可以看到里面「实书」的字体大小,对童书来说可说是很重要。也就是 说,2009年的线上商店会更少「商气」,多的来自商家、诚恳的分享更多的资讯。
第四,改站只能改得更简单,不然就要一点一点的改:这一点是看了报导举的好几个案例我统合之后的感想。他们提 到,「简单度」是最重要的,所以网站不只应该想办法调到「更简单」,而且这个「简化」的动作还要经常做、时时做、频繁做!好几个网站都提到「定期测不一样 的设计」是很重要的,这些商店真的都有定期去做这样的测试。譬如一个网站VistaPrint 是每三周固定做一次「A/B Test」,另一个专卖电子用品网站Crutchfield则找来使用者在每两周的周五就 一起开会,在会议室里观看使用者使用的测试。他们说,每次做这种测试就像是一起看一部恐怖电影,有时候使用者没造他们想像的做、还走错路、按错键,这种情 形他们会不约而同的惊叫。譬如有个人为了找一个车用音响的零件,走了两、三次,都告诉他这个零件不能用,他们就知道是哪里出问题了!
另外有一个讲者则提到QVC改站的时候,也刻意不一次修改好,而是一步一步的改,不要一次全部改完,让使用者可以慢慢的习惯、慢慢的习惯。另外,将 简单的东西「切出去」也很重要,他们提到像HP这种商店,一般会觉得进去什么都可以客制化挑选,很棒,但有时就着急,所以一定要选很久? HP就Express Store就摆明了可以很快的买好、很快的结帐,有些东西像印表机墨水夹就是需要这样的感觉。
第五,虚实结合: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线上商店要怎么和实体的做更多的搭配?报导还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 Borders Book的案例,他们本来就是有虚又有实,所以在去年弄了一大堆「虚实整合」的服务。首先,由于线上书店卖的品项比他们最大的Borders直营店还要大 了十倍,所以他们开始在书店里摆放买书的kiosk,让客户可以直接买;这种「虚实整合」还不要紧,有趣的是另一种结合,就是类似我们送到7- Eleven的,直接送到最近的Borders,结果他发现,每周有2万5千名客户会送到最近的商店,而这些人之中,竟有高达35%还会买其他商品!这个现象让我们想到网路商店或许可和其他做结合,送过去也帮他们拉生意。
以上吸引我的是,他们都是小小的微调而已,既然都是低成本的「小改造」,有时间的可以姑且改造看看。对于其他网路创业家来说,这些资讯其实并不能完全用在所有的商店里,有的商店的平台或许不支援以上,或者不够能力去做到,这时候或许就是可以介入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