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ive Autistic Hubristicism

标签:
杂谈 |
天天在看美国媒体,很容易发现,最近有一个单字,惊人的占了好多版面。它不像「欧巴马」这样横扫数十天,但它却固定几天就会出现一次,几周就上主流媒体一次。这个单字叫「Autism」,原来是一种「自闭症」,这种症的特色是社交障碍,说话迟缓,动作喜欢重覆;最重要的是,喜欢待在家里、足不出户!
奇怪的是,一般讨论「自闭症」,应该是太害羞?太不擅与人互动?但,这些文章的讨论,可嗅出美国对「autism」的看法其实比较趋近某种「自我中心过强」。过于自我,所以不愿索群,因此我将此字翻成「封闭式的自我主义」。这个字最近不断被拿出来讨论,也是因为最近美国发现关于autism的数字不断的创新高,而且是离谱的高! 上周路透社有一篇报导,他们发现,从1990年代来,5岁以下有封闭式自我主义的孩童,已经从1990年的每一万名0.8位,到了2006年,每一万名已有11.2位!才短短15年,就成长了整整14倍!
美国人不解,Why?不久前在《科学美国人》有一篇文章说,他们发现在 Cascade山,同样的温度与环境,山的西边较为多雨,山的东边比较出太阳,于是,多雨的西边居民出现「封闭式自我主义」总数便比晴朗的东边的还多四倍。然后他们就在研究,为何下雨会带来「封闭」?他们说,常下雨的地方,小孩就会看比较多电视,影响群性;或许因为比较少在阳光下,小朋友的皮肤会缺乏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大脑开发的一个重要营养。他们还怀疑,是否因为是现代家用的某些清洁济造成这样的问题,待在家愈久反而就愈「走不出家门」。另一个可能的关键是,美国卫生部门不断的在扩大「封闭式自我主义」的定义,不过他们计算过,就算回覆到原先的定义,该数字依然成长了7倍,所以美国人真的患了 「封闭式的自我主义」,而且很严重。
而这篇「封闭式的自我主义」应该和另一篇一起服用。几个月前,我存档另一则新闻,这篇指出UC Davis教授所做出的研究。他们是在证明心理学家提出,对「成功学」的认知有两种,一种叫「authentic」,正统式的,另一种叫做「hubristic」,中文找不到翻译,可暂称为「H式主义」,这种H式主义,说穿了就是一种「美国式的超级自大主义」。前者是说,我厉害,因为某个某个原因,譬如,我有努力过,我有经验,我有……或许还加一些运气和时效性,所以,我成功了!而后者「H式主义」则是说,因为我太强,所以我很强;因为我太棒,所以我很棒;因为我就是会成功,所以我成功……这种没有前因后果的自信,就叫做「H式主义」。
科学家找来99位UC
Davis的学生过来作实验,先请他们回想一下,一生中曾经历过的最大的「骄傲」是哪一次?然后也请他们写下,目前一生中,觉得自己受威胁的程度,来计算他们心中的不安全感程度到哪里。这么简单的实验,他们发现了一件惊人的事──
比较有安全感的,他们就会写下「我自己得了XX奖」,这个是他最大的骄傲,这就是正统式的成功心态。而比较没安全感的,就会写下「某某足球队得了奖!」这是他最大的骄傲,科学家说,这是盲从的集体式的骄傲。科学家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成就欲」,但这种成就欲,混得愈好的,就会将这种成就欲专注在自己的努力上面;但混得较差的,成就欲其实是建立在「我属于某个族群」上面。换句话说,你看到社会上很多分成你一边、我一边的,往往是在各自努力中得不到结果,只好以这样来得到他所没得到的成就感。
科学家再让这些学生看一下当年UC Davis打败史丹佛足球队的新闻,然后问他们,UC Davis为何会赢?结果发现,正统型的都说,是因为努力啦、球员策略正确啦、教练战术运用良好等等,而有一批学生H型的,则会说,「他们就是厉害,就是棒!」「就是运气会特别好!」
这篇文章其实是负面的文章,但是从这则研究中,我们证明一件事情:团体的组成一个集合式骄傲(collective pride),容易帮助我们打败不安全感。
哪个民族就有哪个思维方向,美国人讲「封闭式自我主义」和「H式主义」,刚好是光谱的两个最极端。「封闭式自我主义」(autism)是过度的离群索居,但可以自己产生自己的想法,而「H式主义」又是太过于附合群众,只是从群众去得到自己的想法!从这边我想讨论我们是否有一个比较介于中间的方式──
或许将它叫做Collective Autistic Hubristicism,「集合式的封闭型骄傲」(注:hubristic名词为hubris但就是要叫ism才会有感觉)。这里想表达的是,每一个不一样的人,各怀着各的梦想,也知道,说服大家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大家就是走过来,来集合起来。大家喊的不是一个口号,也没有一个对象,没有一个诉求……但我们都看到了,对方的存在。对方的支持。
这样就好了。然后,对话。
我觉得Sweet100就是这样的活动。志愿工作团队的努力下,昨晚Sweet100在台北办了第一场,由大莓羊主讲,关于它的文章明早就会推出。有趣的是,从志愿工作团队的组成,以及到场的来宾,来自不同的背景,没有共同的目的,就是来参加一场「正面的」、「带来能量」的活动,坚持要正面讯息,这样而已。目前尚未问现场工作干部感想,但这是目前我感受到最大的感动点,这是一场完全分散式的集合活动,这是一场「集合式的封闭型信念」的活动。
还有,最近一直在想一件事,最近的经济不好,除了让大人没工作,最大的问题会出现在小孩身上。尤其我们这些大人刚好都经过了经济成长的时期,我们长大的过程中,看到我们社会是一直往上冲的,而,这些孩子这段时间经过的却是「持平」甚至「下滑」的,尤其最近的「向下俯冲」,在一连串的坏消息在还没结束前,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层面的「后遗症」?
如果有后遗症,那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显然,2009年是个「更必须坚持正面」的一年。今年创业家的正面态度,不再只是鼓励自己,现在竟然也有机会贡献一点点社会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