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企业部落格的2死1生

标签:
杂谈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9/01/a17.jpg
昨天看到关于企业部落格的一则好消息和一则坏消息,坏消息来自药厂的企业部落格 ,有一间叫GlaxoSmithKline的制药公司,做了一个减肥药「Alli」,就开了一个 「AlliConnect」的部落格来宣传它的减肥药。另外Johnson&Johnson也为了它的子公司Centocor 开了一个「CNTO411」部落格。该文章指出,这两个部落格从十月开始,已经三个月没写新文章,以他们之前出文章的频繁度来看,我们可以结论:这两个企业部落格已经死了!
真可惜!药厂虽然不像微软、升阳、戴尔这些IT产业,开部落格理所当然,但,药厂掌握的是人们皆关心的疾病与健康资讯,由他们来开企业部落格,应该是有「卖点」的。
它们是怎么死的?
来看一下「AlliConnect」减肥部落格,这个部落格还蛮标准,先在边栏也介绍了他们公司其他的相关部落格与官方网站,部落格文章则大约频繁的三天更新一次,也有拖得好几个星期的。他们的文章不会直接介绍产品,而是「顾左右而言他」,有的是到最后才提一下周边产品,如这篇、这篇,有的则引述一篇报导FYI,譬如有篇讨论男性健康,有的介绍合作厂商,有的则是找来爱用者分享心得(testimonial),有的是部落客自己写的指导文,有的是部落客<
a
href="http://alliconnect.com/archive/2008/05/29/meet-cheryl-alli-user-
and-pharmacist.aspx">引述专家所写的推荐文,有的是部落客<
a href="http://alliconnect.com/archive/2008/06/17/changes-on-
alliconnect.aspx">帮自己老板宣布事情的宣告文。这个部落格看起来还蛮有趣的,只是类似的部落格可能太多,写法又少了一点个人的气味(作者简介看起来是一位法律人员,而且写得很客气),更新得不够频繁……问题颇多。
再来看一下另一个「CNTO411」部落格:它简单了一点,从3月开始写,到了4月,部落客Melisssa离开了,换成另一位叫Michael的,他还很不专业的在上面开玩笑喊道「没想到开始写部落格对 Melissa压力这么大到要离开,写部落格是她的主意哩!」或许因为心不在此,这位替代的部落客也不常更新,大约几周才更新一次,拿它来宣布新的防关节炎活动「GeneRAtions」,介绍一位运动员击败Crohn症的故事,还有一位击败Psoriasis的故事,也拿来宣布公司合并的新人事案,文章走文很重,读者读起来也跟着辛苦,写到10月就停了,总共不到40篇文章。虽然Michael本身是该公司的副总裁,但他对部落格的不在意显然也传染到部属,有几篇是他部属所写的,开头写道,「大家好,我是Scott Canady」,然后说,「是Michael(主要部落客)要我分享一下的……」。
有人关了企业部落格,也有人开了企业部落格。
好消息来自另一篇文章提到一间大公司开启了部落格,这间公司就是最近才刚合并的Wachova与Wells Fargo两大银行。金融界就和药厂一样,主题占了优势,开部落格,应该蛮有「卖点」的。而二大银行这次新开幕的企业部落格背负着一个任务,由于两家庞大的公司要百分之百的全部合为一需要二~三年,连这个部落格里面提供的客服电话也是有两支, Wells的去找Wells,Wachova去找Wachova。公司高层希望这个部落格能让这场合并更为顺利。
所以,这个有备而来的企业部落格,比之前那两家药厂好了两点:一,它的团队竟然很大,由五人组成,其中一人是CEO,还有一人是12年老经验的,另外三人则是行销与公关部门的年轻人。到目前为止,CEO负责在1月2日为此部落格开幕之后,从1月6日到9日目前都是「全勤」,每天都写,而10~11日是周末,所以,我们可再观察一下这周写的状况,来看看这个部落格有没有未来。目前至少从他们的语气可发现,他们写得还蛮high 的,其中一位Matt甚至还是英语学系毕业,从他活泼的用字可感觉到一种终于找到舞台的快感!
进入2009年,部落格会是另一个我想研究的主题。解析以上企业部落格的2死1生,我的感想,全部都在「沟通」──
从这三个部落格,我发现一个通病:企业高层似乎都认定,企业部落格的职责,就是要帮忙「与客户沟通」 。所谓沟通,就是从公司到客户,从客户到公司的资讯的传达,若是这样,其实发DM、eDM来做到「公司到客户」,然后开放客服电话与电子信箱来作「客户到公司」即可,为何需要一个部落格?部落格要有效,无论是哪种效力,终归一句还是要「有人看」才有用;有人看的关键,并不在沟通是否流畅,据我们看部落格的经验,即使部落客回覆每个留言,整个的设计依然以文章为主,换而言之,就算没有人留言,并不影响这个部落格给人的印象;就算有很多人留言,也不见得会提升这个部落格给人印象。
最大的关键,依然在产出的作品本身。我听过一种说法是,企业部落格最大的问题是来自部落客来自内部的压力,而不是外部。我发现,大部份的写部落格的都是挂「communications manager」这个职称,没写部落格时,尚是一个称职的公关,一写部落格后,整个就乱了,他知道,部落格一开始的读者都是自己的同事,写起来就怪怪的,明明有study过其他部落格的写法,但是要下笔时,又是一付公关口吻。或许,一开始企业要找自己人来写部落格就不是正确的事情。
从「2死」的案例,我们可发现他们自己都不太想写部落格。但从「1生」的案例呢?我们可发现Wells Fargo-Wachova部落格的主题,显然置在「两间公司合并」之上,目前虽然天天写、天天上,但题目都围绕在「两家公司合并,好愉快!好期待!」写到最后,会不会太单一化,会不会很快就主题贫乏?甚至Matt最后一句「下周见」我也似乎嗅到一股「松口气」而不是对下周的期待。部落客受到内部怎样的管理,只有他们才知道,有些「管理」并非有形的,部落客展不出身手,读者感觉得到。
扭转人们对某事的看法,才是部落格真的力量所在。我们最近在举办Sweet 100等其他相关活动,也需要一些部落客的参与,若你对部落格这块有兴趣,想多一点机会接触,我们有些机会,请你来信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