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才刚握手,欧洲网路界就对美国宣战!

(2008-12-16 09:01:14)
标签:

杂谈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12/a210.jpg

网路界最近很需要「重振声威」,上周好不容易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一场「Le Web」,近2000位各国网路人与会,除了以色列网路巨擘过来演讲,还有一群所谓美国矽谷的「 A名单」的部落客、VC、网路人,欧洲网站们也趁机宣扬一些他们的「成就」,譬如Technorati 的欧洲对手「Wikio」宣布已经损益两平,相较于还在挣扎的Technorati可说赢了面子也争了里子,美国媒体BusinessWeek也将「Le Web」形容为网路在巴黎重新复活

但,大家热闹没多久,恐怖的事情就发生了……。

这周末,Michael Arrington才刚刚和LeWeb主办单位握完手,上飞机飞过大西洋,前一晚法国人请他吃的五小时法国大餐还没完全消化,他人还在纽约转机,就急着先写了一篇「欧洲人跑出去吃午饭啰!」的批判文章,文章重点竟然不是在「网路」,而在该大会其中一场他也参与的「欧洲创业家 vs.美国创业家」的座谈会,原本这场座谈会是要畅谈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差异,让大家以后创业互相学习,没想到讨论到最后变成两边在暗讽对方的文化。 Michael Arrington显然是从巴黎气回来的「结语」,他的重点是,欧洲人每天中饭总是悠闲的吃足足两个小时,难怪,美国网路比欧洲强

这篇文章吸引了372个留言,然后,也才刚刚握完Michael的手,送走一群「矽谷A名单」的Le Web创办人Loic Le Meur,也写了一篇部落格文章回应Michael无礼的批判,他还举办了一个线上市调:「下次Le Web还应该邀请Michael Arrington来吗? 」

有三分之二的读者说,「NO!」

周末,Michael Arrington终于回到矽谷,看到法国人的回覆,不甘又写了一篇打回去,这篇只短短的说,他觉得,如果部落客在台上不能恣意自由发言,还要被主办单位「禁声」,那就违反记者精神云云,他也威胁,今年他其实派了五个 TechCrunch的工作人员到Le Web写报导,以后他可能一个都不派了! Michael Arrington还说,原来,这就是欧洲人对于「别人批评」的回应方式啊!他说,「我从欧洲的网路族群期待更多!」(I expect more from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这篇强硬的短文,同样吸引了318则留言,有趣的是,当Michael这篇回应推出后,法国Loic Le Meur的那个民调,也被「追回来」,现在只有50%多一点的人希望下次再也不邀Michael Arrington,不知道是被美国人灌票的,还是欧洲人怕到了…。

我觉得,这是一场很值得大家用放大镜去看的冲突事件,它充份表达了美国现在身为强国,什么都强,背后的潜在冲突与亚洲的机会。当然,重点是应该先仔细读读Le Web创办人写的 这篇英文文章,才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

原来,Le Web邀请这一批美国的「A名单」网路名人过去参加,结果这些网路名人竟在台上耍呆,搞些美式的幽默(不知是幽默还是幼稚)。原本Le Web有意做的这个「美国vs. 欧洲」的有趣讨论,结果,这群美国人拿了麦克风,竟在台上大放厥词,据Loic转述,当天在1000名观众面前,Michael开玩笑叫他「和 Google的Marissa Mayer一起滚开舞台」,还称他为一个「说谎者」(lier),然后抓紧欧洲人说他们都吃两个小时的午餐,而且常常打电话嘘寒问暖这件事,Michael将它讲成欧洲人「懒惰」(lazy)。总之,我们在旁听了,应该会觉得很有意思,美国和欧洲人,走在路上分不出来,但他们竟然有这么深的成见,而且要在这么一个「网路聚会」上,撇开「网路」主题,吵成一团

但,毕竟这是网路聚会,这场冲突,其实可以追朔到深埋网路界已久的一些成见。欧洲人认为美国人只看美国的网路,美国人则对欧洲网界有一个「拼命抄美国」的错误印象。法国人Loic不爽的说,这次的Le Web,其实欧洲这边已推出两家做得很成功的公司。但,这些他们重金邀来的美国「大老」,竟然狗屁不瞧它们一眼。大家也知道,通常这样的活动,机票、住宿全免,再让他们吃米其林三星的餐点,顺便旅游、还可上台演讲,不必任何演讲费,美国部落客都会纷纷飞过来了。这次他们惹毛欧洲人的主因不是因为花钱的关系,而是花了钱、给你们时间,你们却不好好的给我们看一下「我们的网路」,还在那边打空炮,说一些美国人的故事?

这次在「Le Web」的重点网站之一是欧洲交友网站「Meetic」,目前它已经一年做到1亿欧元,但这个网站大部份的美国人皆只有「听过」,「知道它好像蛮成功」,细节一概不知,也不想去知。当「Le Web」主办单位这次跑去和另一个美国部落客Robert Scoble恰谈,希望他来访问一下Meetic的创办人,但Robert竟然断然拒绝!(后来Robert在留言区有辩称,是因为他没有带录影设备,所以拒绝)。这个法国人很伤心的说,大家要知道,这个Meetic的创办人Marc Simoncini平常可是很难邀得到的!但竟然这些美国人没有一个要访问他!这个法国人说,美国人说欧洲懒?拜托,这个Marc就是因为工作太忙所以无法受访!法国人Loic真的被惹毛了,继续写道,看,Meetic这么红,但TechCrunch主站三年来从来没有写过它一篇文章! CrunchBase的资料还停留在2005年,而美国Compete也只「量」出月不重覆拜访3万名而已。 Loic呛声,听说Meetic一度被美国公司买下但竟挽拒,可见它在欧洲就能活得很好了,不必你们美国人的关注了!(你可以感觉到这两边已经完全在乱骂了)

Loic还说,和Meetic一起上台另一间欧洲大网站「Vente-Privee」 。这个网站就算不熟,好歹也要「听过」,但主持人告诉Michael Arrington及其他一批矽谷网路人,他们竟然全都摇摇头:「没听过!」这个 Michael当场还心不在焉,同一个问题问好几遍,主持人一边台上忍怒,到台下终于发飙了。我心想还好这个网站我在一年前在这篇文章有提过,它是一个很成功的封闭型的法国购物网站网站,其实于1997年便创立,员工数高达600人,至今仍是私有公司,去年它的总收入为3.3亿美元(台币100亿元),是前年同期的两倍;而今年预计成长到4.7亿美元,总和有效会员数达到200万人左右。

现在,我们以亚洲人的「第三方」来看美国和欧洲此番冲突,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一点──

欧洲网路人本来就带着偏见了,认为美国人没有「好好看他们」,但,应该这样说,他们有何权要求美国人要看他们?大家管自己区域范围内的事,就已经很忙了,美国人也没有要求欧洲人一定要看他们啊,是欧洲人自己要去看美国的,所以才会发现美国人都没在看他们!没错吧。这就像要外国人一到台湾就问他「PChome是台湾上市公司,你听过吗?」对方说没听过,你就骂人家,这样就没道理了。

不过,欧洲人的发火也不无理,因为美国人向来就是这么粗鲁、无礼,这样的习惯,让美国营造一种特别的文化,你要「强」,我才看,你不怎么强,我就不看,这和美国英雄主义是深深绑在一起的,也因此,通常一个还没被「认识」,还没被「认定很强」的人,永远都要懂得忍受美国人的那种隐形的看不到的对你的忽视,这种忽视不会藏藏躲躲,而会大剌剌的摆在你面前给你看,让你难堪。美国人不会懂这些礼节的,就算在付钱给他们去的法国舞台上,他们就算再「节制」依然藏不住,如同上次写到《谎言对决》餐桌上自以为是的深度戏所提到的问题。

这样的气氛,对亚洲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机会呢?

如果以我在「DIDE黛蒂理论」(《双语孩子王》一书)里面写到的「四个阶段」

第一代:只要出国就有趣:1970年代以前,空姐是最受人羡慕的行业,出国的人夹带巧克力回来就很高兴;第二代,不计一切崇洋:英文很重要,中文可以牺牲。父母喜欢听西洋歌曲、羡慕西洋电影里的日子,喜欢用西洋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从20年前一直到现在,都有一些父母是处于「第二级」的;第三代,不屑国外:大家都住过国外了,因为种种原因,回来反而变成更积极的反国际,别学英文,中文伟大且重要,第三级也可是肇因于第二级的泛滥,当有第二级的人得到某种特别待遇,就会有一群人看不惯,于是就发展出了第三级的想法;第四代,鱼与熊掌兼得:真正的「世界人」,深度了解两边的方式,世界经济的权柄从西方传到东西的阶段至少还需要二十年才会完全完成,随身带着两套武器,就是这个二十年内最棒的人才。

以这个「四代」的尺度来看,坏消息是,我认为亚洲还在第二、第三代之间游来游去,而欧洲已到了第四代。好消息是,欧洲人< strong>也没有成功完成第四代。你看Le Web这场冲突就知道了!

以前我们讲文化、文化、文化,其实仅有「第一线」的人员,譬如一个异国的分公司,或和代理商接恰、和供应商乔价钱才会感受到;或者,就是像小留学生在海外直接碰到最单纯的异国人才会第一手感觉到,但,现今什么全球化,网路上的成功尤其和全球有关,全球的文化很是重要了。我们看到,美国人显然没办法完全的做到全球化,欧洲人自己也还在争辩一些微小的事情,那亚洲人呢?

亚洲人有许多得天独厚之处。亚洲人是比欧洲人更极端的一群,工作起来很狂热,但又还在第二、第三代;容易辫识曾经是我们的缺点,但也有可能变成以后的优点。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跳脱这个法国人与美国人吵架的那个「框」,跳出去,看到他们两边所没看到的东西。

机会马上就来了。至少,你看,这个法国主持人最后的结论是气呼呼的说:「美国已经不重要,现在,我们也要往亚洲去了!」他说LeWeb即将想办法在亚洲举办,办得更大。我们好奇另一点是──

咦?好像没有亚洲这边真正起来一个「亚洲网路盛会」?

美国人到亚洲城市只是办「分会」,就算Le Web到亚洲也是办「分会」,他们只是租场地、卖票、找讲者……这样是办不起来的。亚洲国家的互联网各像各的花园,必须从另一条路分别的取得各国的网路的主办者及大网站,要他们来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办得出来。现在欧洲的LeWeb已经透过和美国叫阵,大大提升他们的能见度,下一步就是这个「亚洲阵营」的回应了!

从别人的冲突,看到别人的不足,也看到自己可以< strong>努力的方向,当这些美国人、欧洲人踏下飞机时,我们给他们那个「框」所没看到的东西,这东西跳脱语言与文化,来到另一个新境界。

两家店在前面,一个是美语中心,一间是诚品书店。我想,我们应该多多去后面那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