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CampusCompare校园比较网,谈“不着急的web2.0 ”

(2008-12-15 08:46:04)
标签:

杂谈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12/a27.jpg”" TITLE="从CampusCompare校园比较网,谈“不着急的web2.0 ”" />

最近要找新创网站比较困难了,但我还是努力的找,新网站就像阳光,让它照一下,今日养份就够了。今早我绕着绕着,被我看到一个新网站「CampusCompare」,听起来是个老掉牙的「比较」用的网站,但它的主题让我一亮──奇怪,还真的从来没听说过有「比较大学校园」的网站?或许是这一段我比较轻忽一点,看到 CampusCompare,好像在一条很拥挤的地铁车厢,突然看到一个空位子

这个网站是专门让使用者来「比较大学校园」的,以台湾来说,大学就这么几间,该比的大家都已知道,没什么好比的;但美国就有需要了。 CampusCompare这个网站做得很炫,以「史丹佛大学」为例,CampusCompare将每间大学的介绍分为两栏,右边是大重点,按一下,左边就会跳出你想看的。每间大学的简介都有一篇短短的介绍文,还有 Web 2.0的学生自评的分数,以及住址、网址等等,还顺便提供一个让你自己计算自己录取的计算机。如果按右边的「Quick Facts」、「By the Numbers」,左边就会叫出一堆参考的数字,此外CampusCompare在每间大学还提供「Forum」和「Links」,可以自己贴一些问题或超连结在上面,还有「Videos」和「Photos」,可以自己贴照片和影片在上面。还有「Feed」区让大家收集关于史丹佛大学的文章,最后还附一个小小的Google Map……这个「学校首页」简直是棒呆了,功能丰富?

最重要的,还是「比较」的部份,我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MIT」全部 Save下来,摆在他们所谓「Dashboard」,如下图,就可以比较四间大学的状况。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12/a18.jpg”" TITLE="从CampusCompare校园比较网,谈“不着急的web2.0 ”" />

不过,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我们知道,像CampusCompare这样做得如此多采多姿的网站,为每个学校都架一个 forum,应该是不会马上遍地起飞的。网路上一些「Web2.0实验」现在是败多于成,CampusCompare还意图让每间大学都来Web 2.0精神一下,于是,到今天还是空白居多。

那,CampusCompare有趣的在哪里?

它有趣的是,颠覆了一个网路创业家常有的错觉──谁说,「比较网」一定要比较「最新的产品」

譬如比比看哪一家的价格「最近」最低?

哪一牌「最新」出款的手机规格最好?

CampusCompare提供给美国人的是他们根深砥固的「选校」动作。在亚洲,人人都想挤上第一志愿,但在美国,第一志愿也就只有几间,超级难进,所以只有最A的学生才敢作这样的梦,其他的人总是得在好几十间「从来没听过的大学」中作一个正确的选择;美国人也认知,一旦搬离现在的故乡到那所大学念书,坐飞机可能要三小时远,说不定大学毕业后,工作也就在那里找了,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居住环境,因此,通常美国学生要上大学前,父母会带着他们到这些大学校园去「走一遍」,顺便作家庭的毕业旅行,旅行过后,大家讨论一下,尊重孩子意愿选一所学校落定就读。

这个文化,几十年来不变。对美国人来说,好几代以来,选校一直是个大学问!

如果这只是一个「汽车比较」、「相机比较」的网站,我不会觉得CampusCompare这么有意思。以大格局来看,「比较校园」是一种很特别的「比较」,它不像比较相机或手机还是汽车,它是一个很长很久的需求,已经历史悠久,而它会继续下去,这些大学也不会凭空消失,每一间学校至少还会「值得比较」个再 30年以上,有的学校到底谁好,已经比了一百年还没比出来!你在1970年比过的东西,到了2008年就算已过时,还是有很不错的参考价值!

换句话说,CampusCompare是一个可以做很久的点子。 CampusCompare只要比别人早跑一点点,任何一个后起的竞争者,可能都要晚它一~二年。这个角度来看,目前CampusCompare至少占了一个可以起飞的位置,每一间大学以序号来看,CampusCompare目前下面的大学数量已经近4000 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资料库。现在没人当它是什么,到了五年后,当大家还是要选大学时,就会发现,哗,CampusCompare已经这么好用了!

想来想想,还有什么「比较网」还可以做?实体媒体其实透露很多线索!线索,尤其在那些「百年排行榜」中。

譬如以「比较大学」来说,US News已经出大学排行榜出了好久了,无论怎么排行,总会有「遗珠之憾」。大家想知道 4000所大学的状况,而不是只有前十大名校。

有些其他主题的「排行榜」其实也已经很久了,如果某杂志办某个排行榜,虽然一年才出一次,但已经出了好几十年,至今还在,或是某个排行至今还会定期上新闻,就表示这样的排行榜,占有一定的份量。如果这个主题有广告价值,则这些题材都有机会做成比较网站。

想想,如果Web 2.0不要这么急着在几个月内就资料充满,它,可是一点也没有打歪需求的。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 TITLE="从CampusCompare校园比较网,谈“不着急的web2.0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