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r6刘威麟
mr6刘威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25
  • 关注人气:3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桶金?不如来养「第一只母鸡」

(2008-12-10 10:23:18)
标签:

it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12/a26.jpg

喜欢写一些颠覆性的职涯想法,我将我职涯想法几乎写到《30杂志》的专栏了,半个月后又有新的想法出来敬请期待。今天想提一下,上上期丢出来的一个「因应不景气」的新观念──

这个观念,叫「第一只母鸡」

「第一只母鸡」是想打翻许多年轻人满脑子都在想的「第一桶金」的事情,与其将目标放在第一桶金上,不如先放在「第一只母鸡」。

首先提到,某艺人说过,她在SARS最严重时前往香港买了几栋楼,几年后数倍脱手……像这种消息,我们事后都觉得,哇,好羡慕喔,早知道我也要这样买!但,当SARS发生的时候,你在当下,做得出那样的决定吗

听过了这么多懂得「机会致富」的故事以后,现在,「机会」终于再次来了!美国次贷及全球连动债影响的金融风暴与景气低迷,全球各国无一幸免,这时候,真的想赚大钱的人,是不是都应该已经跃跃欲试,观望着入场的好时机?你有在看标的吗?没钱?应该借钱吧!除非人类毁灭,不然这是五十年来最显然的低点,如果拉大三十年来看,现在投资什么,三十年后很有什至都是几倍的回收啊啊啊啊!但,大部份的上班族,并没有这个胆子来赚这个显然的「第一桶金」,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手上也没有闲钱资金,又无法接受高度的财务杠杆,所以现在低迷景气几乎无法「逢低进场」,所谓的「第一桶金」,只是在心里一个永远无法达成的梦想而已。

我认为,第一桶金的观念实在太「暴力」了,让年轻人做一些不符合自己性格的梦想。

「逢低进场」是对的,只是不见得得拿「钱」去换「房子」或「股票」,也有其他的「进场」方式。这种「进场」方式,不是要投资什么,而是「站出来」,创出自己的事业。难道,年轻人的大脑只能分析一大堆以后,决定「涨」或「跌」两种方向?难道不能照着自己的兴趣,创造、建立一个自己的事业吗!所以,我认为年轻人不一定要赚「第一桶金」,尤其景气不好的此时,应该建议大家趁机来养「第一只母鸡」

所谓「第一只母鸡」,就是一个成功的小事业、小金矿,在上班之余制作,成本低廉。

这母鸡会下金蛋,不多,一点点,但足够自给自足,让它自己自行运作(这个「自」不是个人,而是那一只母鸡),比如说,来做一个月入一万元、靠广告收入的中型部落格,或一个月入三万元的网拍商店,虽然很小,但是它可以生生不息的为你挣钱,平时当个备胎,孵育一颗种子,等待景气复苏。

杂志将我改成「第一只『金鸡母』」,但我原先的想法是,其实这只母鸡下的鸡蛋,甚至不一定要是「金」的。它带来各式各样的机会,机会可以换成钱,或许也都可以说是一只母鸡!

这种「母鸡」的概念,年轻人反而不重视,景气好的时候,大家觉得「第一只母鸡」太小了,要赚就来赚「第一桶金」!不是「零」,就是「一百万」,但若风险没控制好,有可能落得血本无归、被打在地上爬不起来,重要的是,假设你真的得到了第一桶金了,应该也不够到马上退休的能力,第二桶还不知在哪里?说不定你曾经赚到第一桶金,现在全部都换成股票,在经济不景气时刻,已到手的第一桶金已经只剩一桶石头。前方的新路在哪里,还诡谲莫辨……。

而景气差的时候,大家又不敢奢望任何工作以外的事,大家把「饭碗」反而抱得特别紧,好像看到淹水,死抱自己的家当,到高点避难,没有打算另外盖一艘小船、去找另一个小岛?水会不会淹再高,谁都无法保证,有一天世界价值只剩下金块,就算你爬得再高,也会灭顶,现在保持不动,看起来不会立即损失积蓄,损失的却是自己的「机会成本」,青春一去不回,能承担风险的青春日子所剩不多。我认为,景气无论变差或变好,都不要花太多时间,让你跳出来,找寻新的小岛!

不景气的时候创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特别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大家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好朋友一拉,互相取暖,互相奋斗,特别有信心。刚好找不到志同的伙伴的也别灰心,因为,这时候亦是加强自己的好机会。我还认为,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的浪费,所以必须马上做下去。

就算不找伙伴,也可以做第一只母鸡。第一桶金得靠别人的帮忙,但第一只母机,可以自己养成

景气差,自己一个人还是可以养一只「母鸡」。今天你有一个点子,只要切入需求,让某些人得到惠,他们的钱就直接进来了,你不必等资金,不必盼金主,只要两条腿、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双倾听的耳朵以及一颗勇敢的心,成本有多低?低到一两个同学、朋友,甚至不用朋友,自己一人在家里,就可以趁不景气埋头做出你生命中的「第一只母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