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出来"对身体好(附有趣数字)

标签:
杂谈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11/a36.jpg
前阵子,CNN曾有一篇文章在讨论「哭」,在商场上,「哭」是被禁止的情绪,因为它代表着脆弱、逃避、崩溃…尤其是女性同事,并不是被欢迎的「专业形象」。不过,最近又开始流行「哽咽」了,名人开记者会,总是会出现「哽咽」的桥段,记者会状况特殊,面对这么多灯光媒体,气氛和平常不同,不小心露出最脆弱的一面,也好,记者会透过电视告诉大众,人都是会哭的,哭不是坏事!最近有一篇来自英国的The Independent文章更引用科学报告为「哭」平反,认为「哭出来」其实有益身体健康呢。
报导先引述市调统计结果,有88.8%的人会说,哭出来,让他们心情转好;只有8.4%的人说,哭出来反而让心情更糟。这个只是市调而已,文章还引用了科学家的说法,哭,真的可让我们的身体重新「RESET」。
原来,人体会排出三种泪水,第一种是「持续泪水」(Continuous tears),每眨一次眼睛都会制造出一点点,让我们眼睛保持湿润,对抗外界微物质。第二种泪水叫「反射性泪水」(Reflex tears),有外物掉进眼睛,亦会自动产生,试图将外物排除。第三种则是我们所熟知的「情绪泪水」(Emotional tears),因为某种情绪而引发的哭泣,科学家发现,「情绪泪水」虽然都是从泪腺流出,但它的成份,竟然和其他种类泪水不同。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锰(manganese )、以及一种叫「Prolactin」的荷尔蒙,是人体在紧张、压力时容易产生的物质,太多太少都不好,而泪水就是在帮忙排除这些,让身体维持平衡。科学家还发现,哭泣的时候,皮肤敏感度会增加,呼吸也会较深较沉,这些都是身体的调整,让身体恢复到健康的状况。
文章还提到好几个关于「哭」的统计研究,很好玩:
目前,男性平均一年要哭7次,女性则多了6倍,要哭47次。
80%的哭泣都是半小时内会结束,只有20%的哭泣是超过半小时的,有8%则超过1小时。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哭了超过半小时,这可能就叫做「相当伤心」,当一个人哭了超过一小时,那他就是「非常伤心」。
有70%的民众不会试图隐藏他们在哭泣的事实,换句话说,只有30%的民众会试图隐藏。文章有提到,相较以往,人类正在最能接受哭泣的年代,男人都可以在镜头前大哭,没关系。
有77%的哭泣是发生在家中,有15%则是发生在工作场所或车上。
有高达40%的人是自己哭的,旁边没人。换句话说,每次当你看到有三个人在哭,另外平均还有两位也是会偷偷在家里哭的。
人们哭泣的时间,以早上、下午、晚间、深夜来看,比率是16%、29%、39%、17%,换句话说,大部份的人都是在「晚间」哭泣,这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总是一天的结尾,或许是一天结尾以后首次回到自己家里(一个人)或是刚刚见到家人,因此在这个时段发生了哭泣的动作。报导更说,人们最常哭泣的时间是6:00pm ~ 8: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