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人要纽约球队讲中文却被批,谈我对"翻译"的看法

(2008-11-12 07:51:01)
标签:

杂谈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11/p32.jpg

之前曾写过一篇文,有间新创公司Mloovi拿Google Translate的API推出「各种语言的RSS」,让部落客提供不同语言版本的RSS订阅,一般民众想用,还得全球部落客全都配合才行,昨天,Google宣布推出它Google Reader的一个小更动,让这一切更简单。这是Google Reader团队花他们20%时间做的,即日启只要使用Google Reader就可以订阅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语言的部落格的RSS,聪明的Google Reader会永远永远的「自动翻译」到你要的语言;路过哪里,就将它RSS抓回家,从此以后一无烦恼。

重点是,Google这篇宣告文的题目取得好:「你所使用的网路,真的是世界的网路吗?」(Is Your Web Truly World-Wide?)。它的意思是说,一直到现在,由于有了这个轻松跨语言、轻松自动抓全球的RSS阅读器,你的网路,才终于真的是「世界的网路」。

我们第一个闪过脑海的事,一定是:「哪有!」

「那种翻译能看吗?」

Google Reader也是用Google Translate得来这种翻译的结果,这种翻译可信吗

翻出来的「垃圾」,有人看得懂吗?

刚好,上周LA Times也提到一个「翻译」有关的半旧不新的事件,拿出来津津乐道,主角是曲棍球队「New York Islander」,这个球队很特别,因为它的老板是华侨,也就是矽谷科技界也很知名的前任Computer Associate的创办人王嘉廉(Charles Wang),王嘉廉他在2004取得New York Islander多数股权后,对球队主事了多场争议的人事案,最近LA Times提到的是这支球队去年十一月开始的破天荒举动──以「中文」播报曲棍球赛事。

去年十一月,纽约Islanders开始请了两个中文主播,开始用中文播报曲棍球赛事,美国观众只要按下转换语言,就可以听到「中文」。原本这件事,应该是骄傲胜过委屈,一定是值得庆祝而不是值得检讨之事,不是吗?不过,这次 LA Times的说法是,英文翻中文,尤其是曲棍球语言,实在「怎么翻都翻不好」啊

譬如Boston Bruins,这个「Bruins」,中文只能翻译成「褐熊」,球队就叫「波士顿褐熊队」,不然要怎样?但,当美国人将「Bruin」叫成「Brown Bear」,就如同你将「粽子」叫成「竹叶包油饭」是一样的意思,就是少了一点点「汁味」。此外,LA Times显然也对「Florida Panthers」的中文翻译有点意见,这个「Panthers」,中文就只能翻成「黑豹」,不然你想怎样? 「汁味」就是救不回来的,当美国人知道我们是以「褐熊」、「黑豹」称他们的曲棍球队,却就是要觉得我们翻译得不够到位(味)。

就如同,我们对曲棍球这个运动的真髓,也是永远永远无法理解。我在加拿大念中学时期深刻体会这个隔阂,冰上曲棍球其实是加拿大的国技,所有最伟大的曲棍球员都是加拿大来的,在Steve Nash名扬NBA之前,冰上曲棍球可是加拿大和美国比职业运动唯一的骄傲,但这种球类是非常辛苦的运动,技巧非常高,要先想办法在冰上留的好,常常听说被puck打掉门牙满嘴是血的。当时14岁的我拎着棒球手套,在公园的草皮上面走来走去,找不到球伴一起打球,因为,大家都挤到室内场合去溜冰、去玩曲棍球了;每次校外教学要去玩曲棍球,就是我最痛苦的一日,像快淹死的鱼勉强的抓住岸边挣扎呼吸着,希望时间赶快过去,赶快脱下这双臭摸摸的冰刀鞋……。

重点是,由于我们对异文化、异语言,永远无法100%的理解、体会、到味、到位,因此, 对语言太在意的都是过时了,对语言太过计较的都过时了,对语言自以为是的钻研过深都是过时的了!当时我背GRE单字,最后想到一招,就是大约的将所有的同义字全部写下,当时还做一个简单的网站,给自己用的,让我收集这些同义字,然后random的跳出来考自己,让我在短期间就将整本字典都背下来,但当然背得不是很「精确」,这本来就是,我们所用的中文白话文也是最近几百年来的作品,而且我们平常在用的字可能有20%以上是外来语(说不定还更多),我们现在流行的口气与用词,到了五年后整个又换一批。语言只是让我们暂时懂的就算了,不必懂太深,讲中文的,永远无法百分之百的到味。

这是网路的专长。有人说,网路将全球的「人」紧紧的连在一起,错!人还是分开的,得用飞机才能运送得到。真正连在一起的是「资讯」,各种语言的资讯,一敲就有,资讯就是现代人士最强的武器,我觉得机会正在此,现代人需要的不是更详细的翻译,而是更广更随处更方便的翻译,应该说,「长尾翻译」,每个人都得到他们想要的翻译,每次的得到都是挖遍全球各角落的最精华内容,用粗糙的翻译充数即够。

达到这点后,网路就真正的国际化。

Google Reader早就该做这个了,我也将在下周推出一个非常简单的「B」网站,和翻译扯上一丝丝的小关系,个人小专案,做出来大家随便玩玩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