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pace电影频道还没动社群就先正式称霸!

标签:
杂谈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11/p1.jpg
社群行销(social network marketing)是现在企业颇想研究的一门新学问,但,目前我们除了看到社群网站使用者好多好多好多好多之外,还有什么「佐证数字」,让广告主觉得在社群网站下广告,和别处不同?
这周有一则新闻稿可被视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AC Nielsen已经对美国电影观众做「exit poll」很久,也就是站在电影散场的人潮中问这些人,他们都在哪收到关于这部电影的资讯的?市调都选在电影开场的第一周,减少了私下传播的口碑的干扰,两年来已有11262的人作答,这次,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现象──
社群网站MySpace的「电影频道」(MySpace Movies)已经悄悄的追上入口网站Yahoo!,成为15~34岁族群最常用来搜寻电影资讯的网站,也就是说,美国人在看完「Batman」后,想知道更多的内幕消息,你会跑上MySpace而不是其他的地方。据AC Nielsen报告,MySpace与Yahoo!各有25%市占,Google占24%,AOL占14%。
而且,今年暑假的蝙蝠侠「The
Dark Knight」,网路还首次超越了电视,成为15~
24岁(注意不是34岁)第一次看到电影广告的地方,一共有54%是这样来的,然后53%才从电视来的。在同样这个族群中,MySpace已经遥遥领先
Yahoo!,成为29%搜电影资讯的地方,Yahoo!和Google各占23%在后面。
这个消息很重要。如果今天是一个少男少女专用的小产品,在某个网站的广告效率比其他地方还高,我们就说,这是因为这个网站刚好符合那个产品的小众族群,「人」对了,产品就卖得「好」。但「电影」这东西较不同,就这么几间电影院,电影们抢时段,所以电影都是大制作、高成本,广告也不手软。网路上A爱A、B爱B、C爱C的「长尾理论」相比,电影没有这种权力,他们一定要想办法做出一个ABC都爱的电影,这样的情况下,它的广告就会下在最广的通路,它的选择有好几个--15~34
岁的族群,他们同时都用Google、用Yahoo!、用AOL,大家甚至会认为MySpace反而是比较不被重用的?但
MySpace却成为电影广告最有效的地方!它还没有真正大「用到」社群的连线,为何社群网站会赢入口网站?原来,它只是让广告出现在一个正确的情境。电影是许多年轻人唯一的休闲活动,无聊的时候,就问「这周有什么电影好看?」在MySpace上面看到电影资讯,和在其他地方看到,感觉就是不同;最后转换率最高的电影广告也是下在
MySpace的这些(AC
Nielsen参访的这些人是已经来看电影的)。我们才发现,原来,每个网站的「情境」皆不同,在大家最适合看的时候,播给它看,效果就大很多。
我发现,网站不只分众,也分情境、分时段、分目的……目前大家只管「分众」,强调分「人」,却比较 少在「分FU」。以南港软体园区的电梯广告,之前都是政府的创业案,最近,它开始播放电影的预告片,我自己觉得非常有效。搭公司的电梯上班,一般是上班族最靠近办公室、最紧绷的一刻,这时刻的心情,和公车上、等捷运时所看广告的心情又有点不同,这时候播放精彩的电影片段,不知道为什么,让人这周末就会很想去看这些电影!从「分众」改以「分FU」来视,或许对线上广告又有另一种诠释。跑去研究一个地方有没有广告价值,不只是看它的观众是谁谁谁,还有这些人在使用者网站的感觉是什么,每一个PV,每一分钟的停留的含金量,都有了不一样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