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班族不必当「瑜珈咖」,模拟瑜珈的3大心灵特色

(2008-09-11 10:18:40)
标签:

it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9/p25.jpg

和朋友聊到瑜珈还有最近的自行车热潮。在自行车之前,大家都在谈瑜珈。

看台北市,最古老是「邱素贞」最大,约莫2005~2006年间猛然出现三家洋风十足的Space Yoga、Pure Yoga、True Yoga,其中Pure是装修东区整栋大楼成玻璃帷幕,就在地铁入口很方便;True Yoga以印度师资多,Space Yoga也是精美路线,另外有些特殊像LuLu的吗哪瑜珈、陆文灏强力适能瑜珈、唐幼馨提斯瑜珈…。这话题,是两年前在讲的,你以为瑜珈热潮已退?

我们却有一感觉,好像…身边蛮多做瑜珈的人?无法明指她们在哪里,据这篇陈年报导说他们说台湾健身人口只占5%,瑜珈只占其中2.5 %(天啊,这么小),此外除了各教室的瑜珈讨论区外,真正公正公开的讨论区如FashionGuide的瑜珈版并不热络。但「瑜珈咖」好像就在我们身边?谈「瑜珈」这个话题,冷不防就有人可以接话;随便一篇文章看到在讲工头坚的欧洲团(工头一定很讶异他会被与瑜珈扯在一起)就说「要去练练瑜珈,再出发」,仿佛你身边普通上班族,只有在她掉了皮包,才有机会看到她直接弯下去就捡起来吓你一跳;瑜珈是会传染的,传染了两年,现在到底有多少人、多少「瑜珈咖」?真的很想知道!

更有趣的是「自行车vs.瑜珈」的反差。自行车蔚为流行,很多人觉得「这有什么难」就买了,结果还是放在那边;瑜珈恰恰相反,大部份人觉得「就算我有毅力,也不见得做得来」,这么高难度的动作!我真的行吗?所以,念头一开始就是抱着非常恐惧、非常竞竞业业的态度去尝试这项运动,结果……

结果……

我不认识瑜珈,上过几堂免费的课,男生总是瑜珈班上「辨识度」最高的笨蛋一群,无论老师还是学员,一看到试用期的男生大概都心里有底,「下次不会再看到他了。」果然,下次也不会再看到我了。放弃瑜珈,不会有什么感觉,因为它好像不是属于我的运动。

这是我的结果,其他人却不是如此结果。包括我这位朋友,以及其他很多很多隐身各处的「瑜珈咖」。

瑜珈对许多人来说是很容易上瘾、很过瘾、真的很有瘾的运动方式。它迷人之处一定要讲到它与心灵结合的部份。所有瑜珈课都是由老师带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但和有氧韵律操不同的是,它是几乎缓慢的,而老师不是在喊口令,而是好像聊天似的,用最轻柔的声音,先讲述一下由来,然后,再慢慢的带着你做,每个动作,老师会继续的说明。

惊讶的发觉,瑜珈老师个个也都可以兼任哲学、心理老师了。她们练习瑜珈,到印度去实学,更多的时候自己一人体会。眼睛闭上,她们真的想像自己是一颗树,根扎地,头顶着天;腰枝弯下,她们想像自己前面是自己,后面是宇宙,这样的冥想在瑜珈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冥想,再调适自己的呼吸,就慢慢的可以弯下去,做出以前怎么做都做不到的高难度弯曲动作!

所以,做瑜珈有一个奇特现象:它可以流非常、非常多的汗,几乎是一滴滴的落在地板,多到了叫人困窘的程度,但,心灵却平静得像一面镜。课程完成后,呼应课程刚开始,有的老师会双手合十,有的会说印度话的谢天谢地谢谢老师,有的会「嗡」,大自然最初始的声音。此时的身体是疲倦却有精神,很特殊的感觉。你做一次瑜珈,就会发现若科学家真说瑜珈有特殊的疗效,那一定是真的,身体已经告诉你,它好难得接受这么特别的过程。

因为它太特别,也因为我做这个太辛苦,我们就思考一件事。如果把瑜珈拆解开来,看看它的特色,看看它的好处,难道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没办法「模拟瑜珈」吗?

首先,瑜珈课程往往是在安静下进行的,灯光幽暗,整个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被迫完全清空,但是,是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至少是运动),所以大家很放心的把自己交给这清空的一小时,把外面的尘嚣乱世整个隔绝掉,这一段,是我们这些汲汲营营的职业人往往缺的!

接着,瑜珈课因为就是在做身体的动作,而且是有难度的动作,所以每个动作都是挑战,但挑战的是自己的身体,和许多社会上的挑战不同的是,这个挑战「你没理由不去努力突破」,因为那是自己的身体哩,连自己身体都劝不到,就是不认识自己的身体;不能怪政府、怪经济、怪社会,因为它就是自己的身体。瑜珈让我们了解到,世界上有些挑战必须存在,但挑战并不是老虎,它在那边,我们慢慢解决它;妙吧!瑜珈藉由让我们面对挑战,甚至「享受它们」,达成一种心灵很平衡的状态,这一段,更是我们这些欲求不满的城市人往往缺的!

然后,我们对瑜珈老师,更有某种高深的敬意,单单看到他(她)们可以把脚放在头上,那种对自己身体的把握,就算他(她)们还是小朋友的脸孔,也要很专心的学着他们的一切,这时候,我们的心灵就自动打了一条毫无遮蔽的管道到瑜珈老师这边,也让他(她)们可以把以前的自我的体验,用最普通的语言,直接传进你的心中,并在那边落地生根,变成自己的语言。这一段,更是我们脑筋僵硬的成年人往往缺的!

所以,因为安静、因为老师、因为挑战,这三点,让瑜珈真的与众不同──

一般的有氧运动,少了第一点。

一般宗教或冥坐冥想,则少了第二点。

而大部份的城市人自从离开学校后,从来都不再享受过第三点!

因此,如果有时间,建议马上去报名瑜珈课。先试听,不必急。持续下去,把自己持续的送进那间瑜珈教室,优雅的再走出那间瑜珈教室,在里面发生的事情,就交给这个特殊的、很有效的「瑜珈」。
但,没有时间的、或真的弯不下去的,还是没兴趣的?

其实好像也不必做到瑜珈那样。我觉得,透过刚刚那三点,瑜珈只是一种让你快速的暂时脱离世俗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本上就是让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个个体,但这个体一点也不「个人主义」,它四处求老师;但,它还是一个个体。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感觉,奇怪到了矛盾与自我冲突的境界。

但这个感觉,正是「儿童」的感觉。

每人都曾是儿童,不必安静不必净空,生活范围本来就只有家里和学校两个地方,只必须管好这两地方的事;不用看谁是老师,所有长辈和校长甚至杂货店的老板都是老师!也不用特别处理挑战,因为所有事情都是新的、都是要学的,所有事都是挑战,不得不接受、去面对,慢慢长大、慢慢的被挑战。自然而然的,儿童的「人生」就在类似瑜珈的气氛中度过。

我们常说,大人不能再有孩童的纯真。或许应该说,是大人「选择」放弃了孩童的纯真。我想很多人可能不会赞同我这样的结论,但,我做了两次瑜珈后,觉得它给我的三点好处,其实,就是当一个儿童的滋味而已。

如果一个瑜珈运动可以「返老还童」,为何其他方法就不行?

瑜珈的过程,有一部份是「了解自己身体」进而改变自己,我觉得现代人愈来愈欠缺了解自己身体那个「儿童」的部份。或许不用「瑜珈咖」,原来这就是瑜珈的真髓,体会此理,或许让高深的运动的最精华每天都可以沐洗。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