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依据班上学生表现而「加薪」,提升教育品质?

标签:
it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8/p113.jpg
我们小时候的学校,和现在的学校有着很大的差异。有人说变好,更多人说变差!电视上常看到一些「猪头老师」,因情绪失控,把学生打成重伤的,有的拿塑胶绳控制学生行动的,香港传出老师殴打学生脸颊的,大陆也有老师一碰到地震就先跑掉的……于是,全民激愤!校长站出来说「不干他们事」!
众之矢的都是──老师。
但,教育变差,真的是因为愈来愈多的「猪头老师」造成的吗?
不,更有可能是因为「猪头学生」愈来愈多,有些坏学生,见老师不爽就捏造是非,故意刺激引发老师情绪崩溃。此外,这社会原本就存在着一些猪头学生,或者有少数猪头老师,但媒体积极的把这些事件「升级」到社会事件,便让这些少数影响到多数,到最后,老师开始怕学生,怕丢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教育系统可能就开始烂掉了。而不幸的我们的下一代,是的,正准备进入这个逐渐烂掉中的教育系统里!
美国人,显然也对他们的教育系统不怎满意,《华盛顿邮报》今早有一篇有趣的专栏文章,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让好老师加薪!」。作者认为,「老师」这个工作为何仍是标准的「公务人员」的给薪方式,薪资是比比看资深度(seniority)和谁待到最后一刻(longevity),待得愈久,薪水愈高。但现在的学生本来就比较难教,老师们若还是用年资算薪水,无法鼓励那些可怜的、努力的老师们,如此排除万难的去教现在愈来愈难教的孩子。
这位作者说,最近在美国的Denver与华府真的有官员提出了法令修改,要老师的薪水,直接靠学生的表现来作决定。
某班学生成绩进步最多,该班的导师,就可以得到一些bonus奖金!
升学率提升,那么,这个学校的老师通通都可以得到更多年终奖金!
那些奋勇到市内的恐怖小学任教的老师们,若真能帮助改善恐怖小学,更有重赏!
结果,猜猜发生什么?
据邮报说,这些薪水制度提案一出,竟然引发老师们的反弹,华府的教育局的委员提出此案后,老师们竟扬言罢工抗议!
这个专栏作家指不解的问,老师可以加薪,为何要反对这样的案子?她直接了当的举例,有个叫Julia
Rosen的才25岁的刚毕业的女老师,就非常喜欢这个新系统,希望教育局能快快导入,她已经准备好一展身手。那么,到底是哪些老师在抗议?嗯,你猜对了,许多反弹者正好都是「资深老师」。这个专栏作家讽刺的指出,吊诡的是,资深老师,不就应该更厉害吗?应该可以拿到更多加薪啊?
她意有所指的认为,资深老师,就是问题的所在。她认为,教育系统失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那些出包的「猪头老师」,更可怕的是一群「什么事都没做的老师」,因为他们待得愈久就愈赚钱,钱都集中在他们那边,今天媳妇已然熬成婆,怎么能轻言放弃已经等在那边的好处!但,经验是一回事,这些资深老师的反弹,也等于在「自曝」自己没有信心把小孩教好,真悲啊!而,真的对教学最热忱的这一群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可能过了两年就必须面对「还有好久才会爬到那程度」而离去找其他的工作,他们的教育系统,就平白失去了一群教育的尖兵。惨的是,到最后,学生也会被老师影响,被这种老师的职等制度而「宠惯」的学生们,碰到一些比较积极的老师,或许采取极端行动,只要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这样做,这位老师就会被「吓阻」,把这老师也「同化」到这系统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般人从外面只能看到这系统哪里不对劲,却无法插手?
传统来看,老师是很高尚的职业,是每人一生的第一盏明灯。但现在,这种风气已经无存,老师认为,是学生不尊重老师,学生也认为,是老师素质不好无法为人师表?但我则认为,全都都是因为,现代本就强调「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力,就算是小朋友的权力,也和老师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概念,加上媒体过度渲染一些边缘案例,来到单纯的校园中,很快就让古代老师的一种威权感完全消失不见了。
而且,别忘记,6000年来,人类是一直在杀戮打仗的,以后八成也会。不过,毕竟人类很健忘,而且大多数所谓「现代人」都是出生在没有战乱的时代,打仗时期,商业不重要,教义很重要,让大家在困苦与失去亲人的剧痛中依然感受到心理的支持,老师可以轻易的变得崇高,但在和平的时代,「商业」变成唯一的力量。你可以否定我,但不能否定现在全球的势力版图,正好就是经济势力版图,除了美国以外,每个国家都是经济当头,在经济上面竞争。
所以,比较保守的人士一定会说,不行!老师是多么尊贵的职业,不能学商业的方式来聘用,更甚者或许说「商业不能入侵校园!」但,谁不怀念那个「尊敬老师」的日子啊!如果保守人士能用其它方法把老师的形象与权威给带回来,那大家当然很高兴,但若不行,为了重振教育系统,或许该回归到现在的趋势,让老师的薪水随着学生素质而调整!帮老师导入bonus制并非让商业导入,只是让老师在「校内」和「校外」的生活可以一致而已。在校内的表现好,直接鼓励让老师得到校外的好处(well-being)。
非常的时期,就要用非常的方法。我们常常说「change」,要改变。如果薪水不是这么重要,那我们大家就每天吃政府送来的便当即好,为何要有「薪水」制度;所以,如果薪水制度是每个人不可少的重要东西,那以这个重要的东西来制约、鼓励好的表现又有何不可!就和业务员一样,它的不好表现并没有被「惩罚」,而是「今天没鼓励」而已,只能领到底薪,但或许下个月或下一个学期,一有成绩,马上就可享有好处。
当然,老师不是获利单位,不能用「他赚多少钱」来决定「他得多少bonus」,因此也考验着教育专业的立法人员的能力,如何将学生的各项表现给「量化」,让它可以拿来计算老师这个月的bonus?美国的最近发展,也会持续与各位报告。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