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7/a42.jpg
“哇,瀛瀛,你好棒喔”
!其他人看到就笑说,你儿子好像什么都棒,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好棒,自己跑去关电视好棒,自己喝完捏捏好棒,自己拿一个杯子来给爸爸也好棒,抓抓头好棒,抓抓脚也好棒…
… 。什么都棒。什么都被称赞!我发现,现在是一个属于赞美的时代“
。称赞”是会上瘾的,上瘾之后,就会一直称赞,也感受到周围愈来愈充满正向的空气。从前的保守农业社会,绝不是这样的。我们还小的时候,会听到其他父母这样在其他人面前数落孩子:
“我们家大头,什么都不会,就只会偷懒。缺点一大堆,优点没半个” , “真搞不懂怎么生出这样的小孩来的! ” ,
“到底有没有听到啊,大头“ ?训斥不止的妈妈,伸手去把大头那颗癞痢头硬压下去表示”点头“
。回到家关起门,大头可能还是妈妈心中一块宝。当众教训大头,不见得是妈妈的本意,但当年那个社会就是这样,宁可多一分“责骂”
,仿佛就多一点“自省” ,多一份“谦虚”
。但现代社会不一样了,家庭习惯给孩子更多的称赞,甚至如我们对瀛瀛的,是过多的称赞!这个习惯不只发生在家里,也渐渐在社会上形成。我自己是被父母称赞长大的小孩,所以也蛮习惯去称赞别人,像我们这样“嘴里守不住称赞“的,周围愈来愈多了。这种称赞,和称赞小宝宝,又是不太一样的”称赞“我们虽然不至于把称赞挂在嘴边当语助词,什么事都随便称赞,但是,我也真不会刻意压抑心中任何一点的好,我们似乎不习惯看到一样明明很棒的东西,却静下来捂嘴不说当作没看到。只要我一看到“不错的东西”
,我的称赞,就很自然的就脱口而出了。譬如,就算只看到对方办公室美丽的装潢,或是对方哪位秘书亲切的笑容,我们便脱口而出:
“老兄,你这边很赞” ,
“你很有眼光,找来这些人“很舒服,很直率,很坦然的吐露我的喜爱,也不要求什么回报,只是把我心中的赞叹讲出来罢了!而,回亚洲以后,我却得慢慢学习的新事物的其中一件,就是“收敛我的称赞”
。把这个心得提供出来,给大家参考参考。回台湾,今天正式满四年,即将迈入第五年,我看到这城市的车牌与黑烟,以及躁热的天气,讶异自己鼻子不再过敏,自己皮肤也完全没有出汗,显然我的身体与心理已经完全习惯适应了这个地方,可是,我偶尔还会想起,毕竟在海外住了13年,
13年哪!而且是青少年成长的13年,这13年对我影响之大,让我即使回来四年,许多地方仍与故乡格格不入。我得常常让自己去闻一闻这城市空气里的一股湿味,这股味道就是每次一下飞机所闻到的第一股味儿,只有这湿味能提醒自己,在这个地方,还有一段适应的路程要走。我也用日记,文章,逼自己以“必经之过程”的理由来享受社会上种种冲突与不和谐。我发现,这是一个,大家已经渐渐学会不吝于称赞的时代,所以大家给出“称赞”
,真是愈来愈轻松!但,称赞到最后,最根本的问题依然存在─
─人是“比较级”的,每天送热腾腾的馒头,第一天感激,第二天就没什么了,第三天若这馒头冷了一点,对方说不定会不高兴,因此,馒头是不能天天送的,称赞也是不能天天给的。天天给称赞,世界并不会变得更温暖,反而这温暖因为没有冷酷而失去了“比较级“
。哦,原来如此!所以,在现代人们渐渐熟悉了称赞之后,显然要学的是,如何”收敛称赞“
。我们,尤其是我,还有一套”称赞学“要学呢。人说,称赞要送到心坎里。人说,称赞可以拿来变成武器。人说,称赞可以巧妙运用在公司经营管理上。所以,我要学习,称赞不再是以“我自己”为出发点,我自己看得爽就称赞,而是以对方为出发点,要让对方有感觉才说,不然就不说,以免产生“称赞泛滥”的问题。但,我还不太熟练这种用法,所以还需要指导与磨练,所以,现在,你可能会看到我说:
“嗨,你好… … …美” , “什么? ”你说“没事,我说『你好咩』 。 ”或是“嗨,你好棒!你是笨蛋! “敬请… …见谅了。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