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美国最红的社群网站Facebook于台北时间昨天晚上宣布,即将为占最重要版面的「朋友动态信息区」(minifeed),开放留言!也就是说,今天你看到「刘乔治和王飞现在变成了好朋友」,你可以马上对这则minifeed留言:「哇,刘乔治,王飞是我以前的高中同学哩!世界真小!」
这不是普通的新功能。这是网络上又一个新玩法。
一个月来,Facebook使用者应该已看到这件事的前兆。开Facebook会注意到,个人首页右边的「minifeed」部份,被Facebook宣布「再也不能关上」(cannot
collapse),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被强迫看其它人的minifeed。然后Facebook月前也宣布一口气添加YouTube、StumbleUpon、Hulu、Pandora、Last.fm、Google
Reader等「外站」的朋友使用动态,变成minifeed,一改Facebook一贯以来的「关起门来自己做」的态度。
你就在纳闷,Facebook是从log资料发现现在的minifeed点击率愈来愈低吗?他们到底在计画什么?自从2006年第三季 Facebook推出newsfeed相关的「动态信息」功能,告诉朋友们最近你朋友在线上干了什么事,虽招来七十万大学生的抗议,却让它的社群黏性更强,整个站变得更好玩,会员数从一千多万人,突然再次爆冲增加。如果说有一个自站小功能是对的,那newsfeed、minifeed就是 Facebook的关键起飞的甜蜜点之一。当Facebook起飞后,每个社群网站,也都很「不要脸」的尽快的学了这个新功能,每个站都有「朋友动态信息」。
现在,Facebook在这么重要的东西上面添加「留言」,代表网络上的又一个大趋势。这趋势已经从今年爆红的「Friendfeed」身上得到了证明。Friendfeed就是将朋友的动态信息送给你看,你看到以后,可以随意的下comment,现在Facebook只是把它学了起来。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网站新玩法,而且是确定成功的新做法,因为它是,「先自动生成、再策动生成」的Web 2.0架站方式。
一个Web 2.0网站,「人」是最大的资产,因为大家都是因为朋友在里面所以继续在里面。网站方面想操作这些「人」让整个站更好玩,不外就是两种东西:一、「策动这些人,主动给资料」,让他们欣喜的写文、留言、上图、上影片。二、分析这些人在站内的动作,「自动生成资料」,让他们多点东西可看可玩。
譬如,Mybloglog就是玩「自动生成」的资料,使用者只要到某地方拜访,就留下他的大头图,使用者不必写文、不必上图、什么都不必,就靠网站在那边自动生成资料就很好玩。而twitter则是玩「策动生成」的资料,使用者在里面写东西、和朋友打屁。而,比较复杂的部落格平台(BSP)则是混合式的,主要是「策动生成」的部落格文章资料,但也有些「自动生成」的资料,如今天多少人来看、人气多少、甚至有推有埋的,让那些部落客本身自己回来多玩玩。现在,Facebook和Friendfeed带来另一种方式。
「先自动生成,再策动生成」大有可为。Web 2.0无法请每一个使用者都上传图片不很容易,用I币、K币、B币、Z币来鼓励又很老套,若是用这些「minifeed」来生成就容易多了。
从使用者身上萃取出一些有趣的「自动资料」,可以多到数不尽,资料愈多,留言就愈多。网站再也不必担心如何让使用者更主动去留言。大家的留言量,说不定会因此加倍,Web 2.0的「供赏比」也会加倍,出现其他新的玩法。所以,还有什么点子,可以「先自动生成、再策动生成」?
(这至少已经暗示了Mybloglog这种部落格插件的一个重要的可微调的功能)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