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曾觉得这城市人的度周末方式值得悲哀。周五下午6点半开始,一车一车的送往餐厅,一车一车送往电影院,通往热闹区的路上全部塞车;哪天Vitas来开演唱会,哪里有美食展,哪里有无尾熊可看,又一车一车的送往那个场所,人还没到现场已经先在停车场旁边排队…。
到了周末,大家就像放风的绵羊,离开城市,「集体外逃」,在城市的盆地地型,想到无人烟的郊外,只能往「上」发展。这时候,山路是不可免的,想看海边可能也得先上山再哗啦下海。虽然身在山中,满眼都是看不完的翠绿,但视野反而更狭隘,不是吗?路面比平常更窄,所有车就在路旁像香肠一串串的停着,行人走路的空间并不宽裕,一边闪避着其他车辆,不比山下好到哪去,到哪里都会碰到一大堆人。
最近,我们喜欢另一种方式,就是哪里也不去,最多30分钟,到旁边小山走一趟就好。
这城市最方便也最简单的户外活动,就是随便找个小山「爬」,这有分几个层次,有的是半小时~二小时就到达顶端的,坐公车去,带几颗橘子,啪啪啪上山,啪啪啪下山。有的是开车过去,停好再爬,爬完再回来取车;不然就是直接开车到山顶,可能是一座庙寺,或一个景点,每一条步道的整修状况与目的地都不同,但上山以后,发生的事情都是一样的──
会有一个景等着我们。
这个景,不是什么壮阔的大风景。
而且,不需要太久就可以看得到。
不信,30分钟上山,然后往下看,我们看到了101,看到新光三越,看到垃圾厂的烟囱,看到圆山大饭店,看到一条河,看到两条河……整片风景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雾,可能是空气污染,但我们都喜欢吸了一大口鲜甜的风与嫩叶味儿,然后将此景看作是穿过云海,俯瞰城市。
看到,我们住的地方。
「看!我们家在那里。」我会这样说。
「不不,是在那里。」
「那里有车子在动。」
「那条路是通往哪里?」
这些声音,是整个周末最清脆大声的。不可能传到山下。传进我们心里。
暂住在这城市的旅人,比较不会来这些地方。他们希望跑得再远一点,到更高山的农场或更大片的海滩,更没看过的风景,唯住在这城市的住民,才会来这些不起眼的小山;于是登郊外小山,成为台北人自家私房的休闲模式──一座城市,竟然有这么多处,至少可以讲出五十个点以上吧,付出几滴汗水,就可以爬到最高顶,这高顶,通常不会有什么石头刻着什么「峰顶」,但你就是会感受到「这就是峰顶」,然后人人拿起相机,以那台北的风景为背景,拍了一张照片,就是一张「恭喜您已攻顶」锦旗。不过,就算再认真拍照,大部份回家之后不会再看,因为,当下的那份感受已经是全部。
这周末的最高峰,一下子全有重心了。背景,正是自己家。
诚如这城市是需要慢慢的喜欢上的,这样的小山登高活动,也是慢慢的喜欢上的。让我开始喜欢爬城市小山的,是回忆。
曾经我也想尝鲜。住大城市,就是要参加大活动,大飞机展啊,大街市啊,看的都是海外来的奇迹啊。曾经我也不喜欢爬山啊。一路上,我被提醒着这真是一个拥挤得无可救药的城市,满耳的「吟吟吟」的蝉鸣只提醒我「这里很多虫」,爬到最上面了,看到的风景还是这座令人想逃跑的城市;只能一叹,爬了这么久,还是无法拋开这尘嚣,也对,一个短短的下午能去哪!唉哟哟!星期一,这城市又要醒来,而我又会是在下面奔走的小盒子、小车子、小人偶之中的……其中的一个演员。
然而,也因为这小山这么容易上去,不必计画,「去爬山吧!」回家换双鞋,抓了几颗水果,倒了一罐白开水就出发了。只要太阳还没下山,都有时间从容的走到山顶,再从容的走下来。我们从山下一路聊到山上,从山上一路说到山下。几次「不小心上山」之后,每一次的上山渐渐累积成了回忆,让我在周间上班的时候,怀念不已。一个城市人珍惜感念今天的一切,却又常常恼恨没有时间陪家人,就会自然开始喜欢爬山。
此后会开始寻求不一样的方式。一些私房的景点,就是有人会跑来告诉我们,然后我们再告诉别人,最后弄得这城市的人都会知道。
譬如,这个周末,我们来到山腰上某间大学的某咖啡馆,看下去整个绿色的平原,和河流的过去,任何一天,就是会有些人,不太多也不太少,刚好来到这里喝下午茶,刚好将这间店塞得差不多满;站在那山崖边拍照,一条条人儿,总有这么一个空间留给我们,在上面遇到的人,照个面,微笑里尽量藏住「你也知道这个好地方」的惊奇。
那风景又在告诉我们,这座城市的模样。明天就要上班回来工作,好好把握今天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它很浩瀚、很漂亮,但也很大很大,大得让我们逃不出去,让这些日子的城市生活又更甘之如饴,认定了它就是我们的家。
高地看城市,看到的是自己。愈来愈了解自己的城市,愈来愈了解自己。这样的活动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存在。看到这点后,我们总是很满足的下山,留待下一次再次上另外一座小山,另一角度来看同样这些楼房。嗯,不必什么国际级的大作,周末,是属于小品的,大作丰富人生,而小品呢,沉淀心灵。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5/05151.gif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