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经济衰退,Web 2.0又破泡了吗?

(2008-03-21 12:23:57)
标签:

互联网

生活

it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3/a111.jpg2.0又破泡了吗?" TITLE="美国经济衰退,Web 2.0又破泡了吗?" />

现在大家讲的都是美国经济衰退,这样的情况下,一定有人想问这个问题。上次美国经济喊衰退,是在西元2000年,而那时候造成这一波说法的是网络大破泡。

刚好,这周的Wired杂志,也讨论到这个问题,它的结论是,不会!

为什么不会?说得很清楚。如果将2000年那一次与现在比较,会发现类似的状况反映在股市与消费习惯等等的数字,但仔细看,两边的case完完全全不同。

在2000年时,网络公司都号称会马上赚大钱,所以大家投资在「本梦比」之上,公司还没赚钱就股价就先破百,当大家发现赚不到钱的时候,所有网络相关的股票一夕消失,投资人的钱全部不见。最黑暗的一天发生在2000年4月13日,道琼指数狂泻628点,6%的市值瞬间蒸发。但,文章指出,除了网络股外,其他产业的股价,其实在一个月之内就已经回稳了。那次的风暴,基本上只限制在互联网,是对互联网的一次性的「大整顿」。

而到了2008年的今天,经济衰退来自于金融界,影响的层面更广。但,文章分析,唯独硅谷地区的这些网络公司,反而有比别人来「肥」的「护垫」保护它们。这是因为,网络产业只需要前期资金,不需要太多周转资金;且前期资金相对较小,由独立小创投或小天使即可供应。而「出场」端又不必仰赖股市,已经赚很多钱的大公司如Google、AOL、微软都已经很健康的在帮这些公司「出场」,而这些大厂作生意的对象,许多是全球的,比较不受美国国内消费者购买力直接影响。

不过,不会被金融风暴影响是没错,但硅谷这边的网络公司,可能也该想想「跳脱Web 2.0」的更创新的新点子了。这星期,路透社也发表了一篇「创投对Web 2.0公司热度渐减」,然后Redherring这边也有一篇类似的。他们说,创投对所谓Web 2.0的热度减退,不是因为创投拿不出钱(经济衰退),而是因为他们嗅到社群网站这些类型的点子,已呈饱和

路透社引用VentureSource的数字显示,从2002年起,连续四年,创投投资Web 2.0类型的网站(当时还没这个「字」,但网站如Friendster、Linkedin早已出来),都是呈200%的年成长率。但,从2006年到 2007年,竟然只成长25%。惊人的是,2007年的投资共有13.4亿美元,其中高达五分之一其实是投给Facebook,换句话说,投给其他新创Web 2.0公司的总数应该比前年还少。如果从Redherring看到的表格,更显示旧金山湾区的所谓硅谷地区,2007年的被投资总数是72间,而前年是74间。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煞车,每个产业都要饱和的。不过,网络本来就不只是只有社群与推文这类的Web 2.0网站,还有新媒体(部落格、影音)、搜寻引擎、新广告模式、企业应用、国际化的创业机会,但,我也藉这篇来谈一下,我为何认为网络永远不会破灭、饱和、消失。

首先我觉得,网络之美,在于它很适合「宅」(事实上,没有网络的话,会有「宅男」吗?)。

这「宅男」的意义比一般人的定义要广。网络,让一个人待在家里,凭他一个人想想想,捏出一样东西,就可以拿出去让全世界玩一玩。不必和人界面,不必想办法兜资源,不必穿着体面。就算从头到尾只着一条臭内裤,戴着一副歪歪的脏眼镜,没关系,只要头壳里的那块白白的叫做「大脑」的东西,不断的在运作即可

大脑 + 软件工具 + 网络线,我每次演说,都要先赞叹这个组合的美丽。

最近,我在硅谷创业的弟弟跟我分享一个感想。他说,网站做久了,有时会有点厌烦这种「不是零就是一亿」的感受,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做一个网站,是那种「一开始就可以赚钱的」

不过,我们也知道,一开始就可以赚钱,听起来很美好,但往往就会将自己框限在小本生意了。我一直提醒自己,无论世界怎么变化,都永永远远不要忘记网络的爆发力。这世界很多点子可以做,有些点子有利用到网络的美好,有些只是做一个「网站」其实底下还是常规生意。我要做的是前者。千万不能因为急着赚「小钱」,就遗落了网络特有的「高感染力」的「大钱」。

但,不禁还是要问,世上有没有点子,可以一开始就赚钱,然后,又带有网络上最纯正的感染力?

这件事,让我们想了一整天。

答案先卖关子,以后再说。

我想讲的重点是,「想了一整天」这件事,从我们在1993年初次碰网络、1995年学会网络语言后,就常常发生了。这已成习惯,我到动物园,想的是网络;我开车在通往南港的高架桥上,想的也是网络。那些网站,在我面前自动画出一张地图,而我现在要做的是,是在这地图上,站出一个「很帅的东西」!

这,让我们与时下的Web 2.0创业家有些不同了。许多创业家,其实只想做一个「酷产品」,让「几千人」来用,好好玩喔!就很满足。的确,对一个比我们小五岁、初步入网络世界的年轻人来说,这件事本就是很吸引人的,因为前期的「First 1000」如此奇妙的就生成了,然后,创业家天真的盘算,这个「酷产品」可以继续往外延伸、延伸、延伸,到全民的产品?但这类产品往往是好玩却不好用,若打算再往上冲,等于要打两次甜蜜点,中奖率不高。

但,有一群创业家像我们,或许是一开始野心太重,或许是后来觉得要做大的才赚得到钱,竟然痴想打算「靠一个网站改变全世界」。但别小看这个出发点,当创业家这样思考,他就会想办法靠网络去改变全体人类的一些事情。不是大改喔,而是小小的改。有些东西,听起来没什么感受(sexy),不是「很好玩」,但只要中一次甜蜜点,或许是经过市调的结果,真的进入,也不需要好玩,它就是牢牢实实的把自己嵌进一个价值链中,上游、下游,连绵不绝。

网络不只是酷而已,它真的可以做出改变人类运作的新东西。可惜的是,十六年下来,有许多网络人,在推出一个酷产品,红一年之后,就会在最后的时候,失望的离开了网络,转入接案公司,转入帮国外大厂做软件,或是根本就移到了周边的产业去。他们也成为抨击网络最大力的炮手,而他们所抨击的网络,是那个没有成功的网络,是那个被某些人做烂的网络,是那个被主流媒体因不知而乱写的网络。而有些大型网络公司,虽然好大,却没什么人来看,也想不出获利模式,勉强的靠旁支副业来撑着。他们空有几百人的规模,没有一位是当初那个宅男。
有谁,还真的保留着网络当初那个,「靠宅男的一双脏手,改变全世界」的初衷

去年有很多人进入网络,今年会渐渐退出。明年也会有人退出,后年也会、大后年也会。

但真正的网络宅男,是永远的不会离开网络。我一直都在做它,它大的时候,我就想办法赚大钱,它不大了,我就想办法做小事、赚小钱。它永远都有机会,最适合喜欢思考的人。

我曾经在资策会不顾死的提倡网络,也曾经背着高层意思在创投公司不断的提倡网络。曾是网络人,一生都是。只要思考、成型、思考、成型,是一件这么有趣的事,网络就永远都在。

永远都帅。


酷公司2008 -- 创意和团队在此汇集

引语:始终会有人进行改变人类生活状态的探索。你可能认为那往往会是那些着眼于未来,善于为人类敲响警钟的人应该做的事。但事实上,导致人们进行这种探索的源泉往往是商业理念,更具体地说是那些富有想象力、能够解决人类问题的商业理念的集合。无论是那些老资格的知名企业还是刚刚成立的小型公司,他们都尝试着将原有的技术转化成为新型的高端科技,将其应用于诸如从流行疾病到饥饿灾荒等各种困扰人类的问题当中。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还是为了企业受益呢?可能两只兼有吧。

由知名网络评论家Mr.6发起倡议的“酷公司2008” 活动,将召集广大公司或创业团队于2008年3月18日网络大聚首。这是一个开放的在线互动交流平台,将邀请知名的评论家与创投、成功的、企业和充满活力的创业团队到此展现商业风采,倾听他们的运营经验,选出2008年最具竞争力的商务模式。

谁是2008年最酷的公司?我们等待你说出心中的答案。

组织:cn.voofox.com
倡议者:刘威麟(知名网络评论家Mr.6)
主题:创意和团队在此汇集
时间:2008年3月18日 - 2008年4月18日
活动网址:http://cn.vooeasy.com/cn/events/competition1

获奖的10大“酷公司”将获得:
1.Mr.6将与你联系,倾听你的业务介绍,为你出谋划策。
2.由国内知名的IDC厂商集思网络提供的价值1800元的虚拟主机空间帐号一个。

  • 拥有服务器远程管理权限,可通过远程桌面连接,独立IP地址。
  • 每个用户对服务器资源的最高限制为15%,包含内存、CPU、带宽等。
  • 用户可自行管理FTP、IIS、MAIL等服务器软件,无须通过系统管理员来操作。
  • 采用Dell PowerEdgeTM 1950服务器,双Xeon5410处理器、16G FB内存、SAS磁盘。
  • 全面的功能,用户可安装自己的程序、软件、API、使用命令行等,完全独立互不干扰。
  • 此处填金牌VPS规格:如 Windows/Linux x64
  • 20G硬盘空间/20G备份空间
  • 512M物理内存
  • 远程桌面/Telnet管理
  • 100M共享/1个IP地址

cn.voofox.com
2008/3/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