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鹿山》,一路走过的酸楚

(2012-03-16 21:52:58)
标签:

回鹿山

侯健飞

分类:

    “不要仇恨”,这是自传体纪实散文《回鹿山》中作者的父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这话虽然出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甚至貌似潦倒、卑下、无能、猥琐的卑微的老人之口,但它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普通人具有的博大、宽容、远见、善良的伟大胸怀,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朴实无华和坚强勇敢,书写着人生,涂抹着历史。就凭此,我们不仅要敬畏那些叱咤风云、流芳千古的英雄,更要敬重这些默默无闻、平凡无奇的百姓。

 

    经常在厨房做家务的时候听广播,《回鹿山》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被北京广播新闻台送来的。我不知道何时开始播放《回鹿山》的,也不知道故事是怎样开头的,在我听到的时候正播放到作者的一个叫琴姐的去世那段故事,听着听着,我不知怎的眼泪竟然在眼中打转,心也随之阵阵的酸楚、隐隐的疼痛,是为美丽,亦或是为遗憾,无以言表。在作者的眼中,琴姐是那么的美丽,听着他的讲述,我的耳朵被紧紧吸住,眼前仿佛也看到了一朵洁白的百合花,盛开时是那样的俊秀、清香,凋落时却是那样的凄美。没能听到琴为何死去的缘由,但那时她的脸那么从容,那么安静,我猜,只有怀揣憧憬的人才会如此的离开吧,这也正应了作者父亲的那句“不要仇恨”,既便是面对死亡,面对恐惧,面对无奈,也让自己坦然走去。

 

    就是这么一段小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的情节,只是用一种白描记叙的文笔,却将我深深吸引,让我这段时间下班后只要可能,便会正点打开收音机,聆听这样一位父亲的故事,感受作者从对父亲的不解、抱怨、甚至怨恨,到对父亲的认知、理解,直至敬佩的变化过程,为寻常人的伟大而感动,为作者的真情流露而洒泪。

 

    “不要仇恨”,这是作者父亲最后告白,也是他一生做人原则。当他面对自己亲人、相亲、旁人的歧视、蔑视、敌视的时候,他做到了不仇恨,他能一如既往的极尽自己的能力,尽到自己做父亲、做丈夫、做长辈的责任。从一件又一件寻常故事中感受他的魄力和能耐,你不由得不为在身体和内心承受巨大痛苦和压力的普通人而打动。“不要仇恨”,说着简单,做起来又何尝容易呢。是啊,冤冤相报何时了,人人要像这位父亲一样,不记仇恨,人与人之间多些真善美,少些邪恶丑,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美好啊。 

 

    我不是文艺评论人,无法用专业的、憾人的语言评述这部作品,加上也没有完整的听《回鹿山》,对人物之间、情节之间了解的不全,也无法全面的描述故事结构,但我的确喜欢这部作品,否则我不会坚持听完,也许吸引我欲罢不能的正是故事的真实、文字的朴实和表述的直白吧。

 

    《回鹿山》的作者是侯健飞,是一位军旅作家。从这部《回鹿山》可以感受到他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创作底蕴。这部作品是他做了父亲以后对自己父亲的感知,通过自己一路酸楚的回忆,将以往对自己父亲的误解进行忏悔,也让读者跟着他的故事体味曾经的酸楚。他的博客燕心如)我也看到了,只有几个人的关注,比起那些写个标点符号就引来上千万关注的、或者没事自己加自己关注的博客真是少的可怜,但是这样的纯文学作品谁又能同日而论呢。我想,虚荣浅薄、浮光掠影终是泡沫,只有厚重踏实、潜心钻研,才能铸就灿烂,留下经典。我相信《回鹿山》会为更多的人知晓,这样的纯文学作品也会越来越多,人们的文化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回鹿山》,一路走过的酸楚,也带给我们一路的追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