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地铁思维

标签:
地铁上情怀故事kippah思维生活小事家庭 |
分类: 多彩的生活 |
怀念
清晨,地铁上,隔窗望景.外面阳光明媚,清亮透澈.每到一站,人上来,人下去,忙碌的人们穿梭往来.我的思绪飘在窗外那蓝天里...突然,空气中多了一种熟悉的味道,浓浓的芝麻香味...思路回旋,眼前的城市变成了记忆中的街道.是了,就是这味道.北京的清晨,街边的早点摊,和摊上的芝麻火烧...怀念那份亲切.
老北京的芝麻火烧
http://image3.huangye88.com/2012/03/21/b08c0ab9fdba1e03.JPG
犹太人的"头盖帽"
从棕色地铁线转到红线,周围马上拥挤起来.前方坐着一位戴着"头盖帽"的犹太人.腿上打开着一部电脑,屏幕上一群唱着跳着的孩子们,舞台上打着一副横幅:"Chicago Jewish Day School"(芝家哥犹太哥学校)...站在他身边.眼睛不由自主的移到那顶小帽上...
http://news.sky.com/sky-news/content/StaticFile/jpg/2010/Feb/Week1/15543444.jpg
这位先生头发不长,这小帽是怎么固定在脑顶的?里面有个卡子还是什么机关,让它能扣的那么结实?一点都不松动?我聚精会神的盯着瞧,很有一种把它翻过来看仔细研究一下的欲望.
眼睛死盯着那帽子,思路却转了弯...孩子们小的时候,夏天,我们总要在后院弄个大塑料盆,装上水,让孩子在水里扑腾.那盆挺大,直径有两三米长,装了水,玩一会就倒掉,觉得浪费.有时候就在草地上放两天.别看只用两天,再把水倒掉,这盆下的草的颜色就和盆外的草的颜色明显不同...这帽子常年扣在头顶,终日不被太阳照射,那帽子底下的头发会不会是很缺营养的感觉?比如黄,软,细,甚至秃?然后中间的头发坏掉了,不得以,就只好长年用小帽遮上?
就如张爸爸,头顶没毛,冬天怕冷,夏天怕晒,所以一年四季都是棒球帽...越琢磨就越觉得这是恶性循环,越不让秃头见太阳,头发就越秃.想想种草的道理就应该明白了...找个时间,得跟张爸爸研讨一下这个问题.
眼睛死盯着那帽子,真想把它摘下来看个究竟!隐约中,又有种犯罪感...这头盖帽是宗教的象征,我这种思维,和这强烈的摘帽欲望,完全是对犹太人宗教的不尊重!...想到这,眼光移开,决定到了办公室后要网上搜搜,好好学习学习...
头盖帽叫Kippah
Kippah是犹太教徒戴在后脑的那种小帽子。传统的犹太人除了睡觉外都是不光头的,戴Kippah以示对唯一神的信仰和自身的谦卑.这种传统并非犹太教独有,梵蒂冈教皇头顶的帽子以及穆斯林的小白帽都有相似的意义.Kippah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一个人身份的象征.首先,如果一个人平时一直戴Kippah,他可能想表明自己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另外,Kippah的质地,大小往往能说明这个人的教派.
如何把Kippah固定在头顶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用发夹.在以色列,发夹都是卖给男人的,女孩戴的还真不多.不过若是遇上大风,发夹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所以如果在路上看到一个男人追着自己的Kippah跑,也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地铁上看书
我包里总是有本闲书.每天45分钟的地铁.戴上耳机,看看闲书也是休息放松的好方法.最近在看野夫的<<乡关何处>>.看了很多热评,特意让姥姥,姥爷带过来...果然,书写的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语,却感人至深...
打开新书,有些迫不及待...读过几页,眼泪开始狂奔,止都止不住.大厅广众之下,有些难为情.但又舍不得合上,戴上墨镜看.看过头三篇,书在书包里,但不敢再在车上打开了.
书写的太深刻,要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去体会.
清晨,地铁上,隔窗望景.外面阳光明媚,清亮透澈.每到一站,人上来,人下去,忙碌的人们穿梭往来.我的思绪飘在窗外那蓝天里...突然,空气中多了一种熟悉的味道,浓浓的芝麻香味...思路回旋,眼前的城市变成了记忆中的街道.是了,就是这味道.北京的清晨,街边的早点摊,和摊上的芝麻火烧...怀念那份亲切.
老北京的芝麻火烧
http://image3.huangye88.com/2012/03/21/b08c0ab9fdba1e03.JPG
犹太人的"头盖帽"
从棕色地铁线转到红线,周围马上拥挤起来.前方坐着一位戴着"头盖帽"的犹太人.腿上打开着一部电脑,屏幕上一群唱着跳着的孩子们,舞台上打着一副横幅:"Chicago Jewish Day School"(芝家哥犹太哥学校)...站在他身边.眼睛不由自主的移到那顶小帽上...
http://news.sky.com/sky-news/content/StaticFile/jpg/2010/Feb/Week1/15543444.jpg
这位先生头发不长,这小帽是怎么固定在脑顶的?里面有个卡子还是什么机关,让它能扣的那么结实?一点都不松动?我聚精会神的盯着瞧,很有一种把它翻过来看仔细研究一下的欲望.
眼睛死盯着那帽子,思路却转了弯...孩子们小的时候,夏天,我们总要在后院弄个大塑料盆,装上水,让孩子在水里扑腾.那盆挺大,直径有两三米长,装了水,玩一会就倒掉,觉得浪费.有时候就在草地上放两天.别看只用两天,再把水倒掉,这盆下的草的颜色就和盆外的草的颜色明显不同...这帽子常年扣在头顶,终日不被太阳照射,那帽子底下的头发会不会是很缺营养的感觉?比如黄,软,细,甚至秃?然后中间的头发坏掉了,不得以,就只好长年用小帽遮上?
就如张爸爸,头顶没毛,冬天怕冷,夏天怕晒,所以一年四季都是棒球帽...越琢磨就越觉得这是恶性循环,越不让秃头见太阳,头发就越秃.想想种草的道理就应该明白了...找个时间,得跟张爸爸研讨一下这个问题.
眼睛死盯着那帽子,真想把它摘下来看个究竟!隐约中,又有种犯罪感...这头盖帽是宗教的象征,我这种思维,和这强烈的摘帽欲望,完全是对犹太人宗教的不尊重!...想到这,眼光移开,决定到了办公室后要网上搜搜,好好学习学习...
头盖帽叫Kippah
Kippah是犹太教徒戴在后脑的那种小帽子。传统的犹太人除了睡觉外都是不光头的,戴Kippah以示对唯一神的信仰和自身的谦卑.这种传统并非犹太教独有,梵蒂冈教皇头顶的帽子以及穆斯林的小白帽都有相似的意义.Kippah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一个人身份的象征.首先,如果一个人平时一直戴Kippah,他可能想表明自己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另外,Kippah的质地,大小往往能说明这个人的教派.
如何把Kippah固定在头顶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用发夹.在以色列,发夹都是卖给男人的,女孩戴的还真不多.不过若是遇上大风,发夹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所以如果在路上看到一个男人追着自己的Kippah跑,也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地铁上看书
我包里总是有本闲书.每天45分钟的地铁.戴上耳机,看看闲书也是休息放松的好方法.最近在看野夫的<<乡关何处>>.看了很多热评,特意让姥姥,姥爷带过来...果然,书写的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语,却感人至深...
打开新书,有些迫不及待...读过几页,眼泪开始狂奔,止都止不住.大厅广众之下,有些难为情.但又舍不得合上,戴上墨镜看.看过头三篇,书在书包里,但不敢再在车上打开了.
书写的太深刻,要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去体会.
前一篇:小然然"离家出走"记
后一篇:棒球场上的小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