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美国的"外国人"

(2009-06-20 01:58:36)
标签:

在美国的生活

趣事

尴尬的事

难忘的事

硬教训

外国人

北京人

育儿

分类: 多彩的生活
老北京话把不懂行的人叫"老外".北京人称在北京的外国人为"老外".北京人在美国人眼里也一样是"老外".当"老外"的滋味不好受,所以不管在哪里的"老外"都积极的想学当地语言,了解当地文化,努力把自己溶进周围的大环境,把自己改变成为"内行"人.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入乡随俗".但想要"入乡随俗",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去观察,学习.每个人在这种这磨合的过程了中,都会发生些让人小事故.有过这样经历的人都会深有体会,发生事故的时候是尴尬,过后就成为趣事,而且是终身难忘!

我95年出国,前前后后也在几个不同的国家工作,学习,生活过,自然也当过很多次"老外".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来美国之前,我在芬兰和英国住过几年.自以为自己很"西化"了.结果还是出了事故....在欧洲,小费都包括在帐单里,而在美国,做什么,买什么都要另给小费.商店里物品的标价都不包括税.结帐金额=物价+税...刚到美国的时候,有一次,我叫了出租车回家,到了家了,我拿出钱包按打价器上的金额付钱,因为兜里有很多零钱,我就在后坐一个一个硬币的数...司机在前面,回过头,"恶狠狠"的盯着我,现在我还能记起他的眼光.让我不得不加快数钱的速度...他一把"夺"过我递过去的钱.说:"下车!".我赶紧下了车,当然还没忘说了声:"谢谢"....结果"谢"字说出去还没结尾呢,那车"愤怒"的扬长而去,我感叹,这美国佬也太不友好了吧...回到家,我把这事讲给LG说.他很吃惊的看着我说:"你没给人家小费?还一分一分的数硬币?天啊,人家没打你一顿就是好事!"...后来我知道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享受任何服务都要给至少15%的服务费! 我也终于明白那"凶恶"的眼光是什么意思了!我有点后悔,有点庆幸,有点觉得对不起那司机...

今年,爸爸妈妈到我这里来过夏天.因为他们不说英语,所以刚到的时候,我就带着他们在家周围到处转.怕他们出门转向...还好,他们来了三周多了,对周围也了如指掌了.这也就让爸爸更加"自信"了,然后就发生了昨天的事情.....

(下面是从爸爸博客上摘下来的)

我在美国当“老帽”

美国的暑假放三个月,从六月初到九月初。放这样长的暑假大约是为了方便孩子们利用暑假打工挣学费。我的小外孙女婷婷只有五岁,当然用不着打工,女儿怕她在家呆三个月,我们老两口带两个孩子太累,决定让他上暑期班,每周四个半天.

昨天是第一天,女儿考虑到我语言不通,又不了解周围的环境,特意请了一天假在家工作,顺便和我一起送孩子上学,坐坐公共汽车,熟悉一下路线。

美国的公共汽车和中国的公共汽车上下车不大一样。北京的公共汽车上经常是大声喧哗,到站了,售票员也会大声招呼下车的人做好准备,乘车的人也会大喊“下车 下车”。美国不同,公共汽车上安静得很,没人说话,必须要说话的人也是尽可能的压低嗓门,如同在办公一样。到站了,司机会用很小的音量报一下站名,下车的 人拉一下头上的绳子,车上会发出很小的一声铃响,司机就会知道有人要下车了,以及下车乘客的位置,到站后打开相应的门。如果没有人拉绳子,车站也没有人等 车,司机就不会停车,扬长而去

美国的公共汽车都是无人售票车,可以付现金,也可以刷交通卡,刷卡机的位置和北京的公共汽车的刷卡机的位置不同,安装在汽车前门的左侧,不很显眼.

从一上车开始,女儿就不断地叨叨,什么别忘了刷卡呀,拉线呀,路上的标志呀,简直把我当成了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好歹我也是“大城市”出来的人,什么 “世面”没有见过,对“认路”也有一定的“特异功能”,自然对女儿的千嘱万托,听的是漫不经心,时不时的还顶他几句。女儿越见我爱听不听,越着急,我也越 跟她嘻嘻哈哈,嫌他太啰嗦,让他没有脾气。

中午该我去接孩子,实践一下了,女儿又是千嘱咐万嘱咐,我都走出门了,她又把我喊回来,非让我带上特意给我买的在美国使用的手机,我真是觉得女儿也太婆婆妈妈的了,但又不愿意让她老为我担心,就回来把手机装进了口袋。

上了公共汽车我就去找打卡机,一看早上座的那辆汽车上安放打卡机的地方,没有打卡机,这是我怎么都没有想到的,看了一下周围也没有发现,我有点不知所措 了。还好,我还算“聪明”拿着交通卡对着司机摊开双手,向他表示“打卡机在什么地方”。开车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司机,她冲着她身边的一个台子用手做了个扒拉 扒拉的动作,我顺着她的手,看到那有两个取款机那样的插卡的孔,想着她扒拉扒拉手的动作,心想那肯定是让我把卡插进去呗,就不加思索的将交通卡向距我最近 的一个口插了进去(早上坐车时我见有人将卡插进一个插口,然后卡又退出来)。卡进了一大半就咔住了,我忽然发现在插卡的那个平面上的印的美元图案,而另一 个刷卡口的下面,才是刷卡的那个小屏幕。我这才意识到我理解错司机的手势了,她是说“刷卡机在这里”,而我理解成了“把卡从这里插进去”。我赶紧抓住卡, 想把它抽出来,但已经晚了。没有办法了,我对着司机用手指着卡、摊开手,向她示意“有什么办法把卡拿出来”,她对着我歉意的摊开手,意思是没有办法。

离换车的车站已越来越近,我身上没有带钱,怎么去接外孙女?不能按时去接小孙女,那边会出什么问题?这下我可真急了。车上的人看来也替我着急了,他们互相 张望着,显然是在用眼神互相在问,有谁懂得我的语言,但车上的几个人都是老人,没有一个懂中文。一个七十左右的老妇人看了一下周围的人确认没人懂中文以 后,走过来,拿出她的水果刀想帮我把卡片抠出来,但没有任何意义,越抠,卡片越往机子里面走,只得向我摊摊手,回到座位。我赶忙对老妇人说:“
thank you”..

“前面一站我就该下车了”我对司机示意着。司机到站后也帮我左按右按的折腾了起来,我难为情的对着车上的乘客嘴上说着“
sorry sorry ”,心中盼着司机能把我的卡拿出来。大约过了两分钟,依然是拿不出来,司机指指前方,有又向我摊开双手,开动了汽车。我明白那是告诉我“没有办法到总站去吧”。

我更急了,那可不行,我到总站去解决卡的问题,那得多长时间,外孙女还等着我去接呢?我急忙对着她把手掌向下压了压停下来,又做了一个抱孩子的动作,司机 明白了我是去接小孩的。她摊了摊手,给我递过来一个表,示意我填上。我向她挥挥手,指指自己,摊下手,示意我不会写。她又冲我用手指着那张表摇了摇,我依 然是摇手。汽车已经开过了我要下的车站一站了。我实在没办法了,下也不是,继续“赖”在车上也不是,急忙之中想起了女儿让我带的手机,急忙接通了他的电 话,把手机向司机递去,想让他和司机沟通一下怎么办。司机摇摇手不接电话,一个刚上车的姑娘示意我把手机给她,只听她和女儿几里哇啦的说着,又和司机要过 那张表填了起来,然后把手机和表交给了我。我估计问题解决了,我向那个姑娘表示谢意后,示意我可以下车了吗?司机又把表要回去在上面写了一些字,交给了 我,同时交给了我一张一看就知道的临时卡,示意用这张卡可以坐车。

我下车了,这里离我应该下车的地方已经走出了三站。

女儿又给我打来电话,让我等着他,她来接我,然后一同去接外孙女,我特别嘱咐她,把他妈那张交通卡带来,要不我没法坐车。女儿说
;“你别晕了,我开车去接你,要什么卡”女儿来了,冲着我幸灾乐祸的说:“还吹不吹牛了,这下该接受教训了吧”

回到家里,老伴一见我就幸灾乐祸的大笑
……..

今天一大早女儿就递给我一张从网上下载的,我们女儿家周围的地图。女儿在上面标注着我经常要去的地方和路线。地图旁的空白处还特别写上了外孙女学校的地址及女儿家的地址。防备我找不到家,好告诉别人。并特别嘱咐我“可别把我的女儿给丢了”

老伴更是给我衣服里装上了钱,怕我丢了,没钱买票.

呜呼!这娘俩把我当“老帽”了!

我对这娘俩说:“给我带个录放机吧,你们把我可能遇到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都录在里面,我遇到问题,拿出来一放就行了,岂不更可靠”

哈哈!


哈哈,我这老爸也真够可爱的了...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样.有了硬教训,以后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愿爸爸妈妈在这里住的开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