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美两国人的家庭观念,和消费观念的不同

(2008-11-19 10:52:20)
标签:

家庭观念

消费观念

中国美国

差异

经济

生活

杂谈

分类: 社会的点滴
昨天在路上碰到了老朋友.闲聊时她说到了生活的压力.他们两口都是农村出来的.在美国,不但要负担儿女,还要养活在农村的一家人.她说现在国内的年轻人的想法和他们可不一样了.她们村里有这么一家人,父母亲攒钱,借钱给儿子买房,结婚.孩子工作了,结婚了,一家收入还算不错,又买了一套房,出租.父母呢?还在农村,还在靠省吃俭用还为给儿子买房借的钱...我只能说我不能理解父母的想法,很愚蠢.也不能理解儿子的做法,没有道德!...

在美国,消费是以自我为中心.LG从不到10岁就开始在他爸爸公司打工,攒下钱,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工作两年,攒钱.辞职,接着读书.我们接婚的时候,别说买房,GGPP就送了两套餐具.不是说他们没钱送.GG拥有好几家公司.他们是认为,孩子成人了,
就已经不是他们的责任了.我们的生活完全都是自理.买房的时候底金不够,我们还是把股票抵给GGPP换的现金...LG家的家庭观念其实很强.我们每两三个星期都回去看GGPP.他们也来看我们.但他们来芝加哥多数是住饭店,LG也从不主动邀请他们来家里住,不是因为我们家没地方住,而是因为GGPP觉得住饭店自由舒服.这要在国内的人看来,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GGPP,我爸爸妈妈也在内,从没跟我们要过一分钱...退一步说,有一天我们需要钱.GGPP不会用他们的全部所有的来救济我们,但我父母肯定会.反过来,如果GGPP需要钱,LG会尽力去帮,但会是在自己家庭生活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去帮.但如果爸爸妈妈需要,我会全力以赴...这跟自私不自私没有关系,是家庭,和消费观点不同之间的矛盾.但观点可以通过时间改变,矛盾也可能不会激化.

今天在篇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我觉得它把中美两国人的人情和
消费观念上的差异分析的很透彻.

"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到中美两国人在消费观念上 的不同: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美国老太太说:”辛苦了三十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辛苦了三十年,终于攒够 了买房的钱。”美国老太太在自己买的房子里住了三十年,后半生都在还款;而中国老太太后半生一直在存款攒钱,刚攒够了买房的钱,却去了天堂,无福享受自己 买的新房。

人们试图通过这个故事表明:美国人的贷款消费方式更加先进,能提前让人享受到舒适的生活;而中国人大多习惯于存款消费,辛苦一生,却无福享受自己的奋斗成果。

然而不妨再来听听故事的续集:

美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刚 给母亲办完了丧事,我们又要去贷款买房了。”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母亲真好,辛苦一辈子,给我们留下了一套新房,我们也要努力攒钱,给 孩子买房。”美国的子女住上了贷款买的新房,中国的子女住上了母亲刚买下但没有来得及享用的新房。

所以从中美两国的消费习惯上,可以折射出与此相关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观的差异。美国老太太的孩子贷款住上了自己的房子,享受了人生;中国老太太的孩子也有新房子住,也能享受人生,只是她住的是她的母亲留下的新房子。

看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在用餐前要祷告:”感谢主,赐我衣,赐我食。”中国人则在用餐前,在祖先灵位前点上一炷香,烧几张纸钱,供上热腾腾的饭食,然后再自己用餐。对中国人来说,祖先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子孙赐福,是实实在在比上帝还要值得尊敬的。

再考虑到最近美国的次贷危机,今天的中国人也许仍然愿意选择通过奋斗为子女留下一套房子,而不是让自己的下半生都活在”欠债还钱”的阴影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