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哭,我最爱的人。

(2011-10-06 17:01:52)
标签:

杂谈

分类: 远程心情

 

别哭,我最爱的人。

今夜我如昙花绽放,

在最美的一霎那凋落,

你的泪也挽不回地枯萎。

别哭,我最爱的人,

可知我将不会再醒,

在最美的夜空中眨眼,

我的眸是最闪亮的星光。

 

是否记得我骄傲地说,

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不要告诉我永恒是什么,

我在最灿烂的瞬间毁灭。

 

别哭,我最爱的人,

今夜我如昙花绽放,

在最美的一霎那凋落

你的泪也挽不回地枯萎。

别哭,我最爱的人,

可知我将不会再醒,

在最美的夜空中眨眼,

我的眸是最闪亮的星光。

 

是否记得我骄傲地说,

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不要告诉我成熟是什么,

我在刚开始的瞬间结束

别哭,我最爱的人,

今夜我如昙花绽放,

在最美的一霎那凋落,

你的泪也挽不回地枯萎

 

是否记得我骄傲地说,

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不要告诉我永恒是什么,

我在最灿烂的瞬间毁灭

 

别哭,我最爱的人,

今夜我如昙花绽放,

在最美的一霎那凋落

你的泪也挽不回地枯萎。

 

 

  今天是爷爷去世三周年的纪念日,今明两天,整个家族人将聚在这里,举行一个叫做放焰口的悼念仪式。

  过去这三年,我一直在想写点什么,总是无法下笔。电脑前习惯了微博体的简炼文字,习惯了改写程式化的通稿。想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发现带着感情的文字早已经变得那么地沉重,那么地脆弱。

  过去三年无数的场合被KTV的时候,我的歌谱里只有这首“别哭,我最爱的人”,但又因为总是那么地不合时宜,而只能预留在爱疯手机里。每当听起这些悲越激昂的旋律,我才会发现,我那久已麻木僵硬的心情仍然良知未泯,眼眶会慢慢地泛些泪花,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过去三年,我的家族我的亲人们开始陆续离开了我们。先是爷爷,然后是小梅的外公,然后是外婆,然后是我的外婆。期间,还有我在南方工作以来第一位的挚爱大哥谢开育君,还有,还有,那些我们不能言语的隐痛生命。

  人生无奈,生老病逝是常态。就在今天,苹果的乔布斯也离开了世界,就在昨天重阳节,一个远房101岁高龄的老太太也离开了我们。逝者已矣,生者感怀。每逢在深夜时,总以此叩击自己的脆弱内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

 

 

  爷爷是我三十而立之后逝去的第一位挚亲,至今他的遗愿我没有完成,无法完成,愧疚不已。

  孩童印象中的爷爷,始终是个威严难以亲近的长者。他的背上长了一个比成人拳头还要大的瘤,而不得不弯腰驼背行走。老家戴家村里的人都恶作剧地喊他驼子。小时候家境穷,也没法治。于是爷爷这驼背一驼就是20年不止,直至70岁以后一个小手术结束。

  爷爷当时的工作是当时潘黄公社戴庄村集体所有的渔场上看大门。渔场靠着一条大河,河边还有渡口。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坐在河边,数着过往的行船。每每看到一条长长的船队,也就是数条船用绳子牵着的,就兴奋嚎叫不已。

  也很多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会在河边扔石子比拼谁打的水漂又远又长。爷爷总是咪着眼睛看我们有没有掉下河,很多时候甚至还很凶,不许我们把渔场的石子扔向河,尤其是扔向渡船。 

  与哥哥出生在戴庄村不同,我小时候出生在妈妈工作的南洋岸镇,离戴庄渔场大概要骑自行车一小时不等。犹记得,小时候随妈妈回戴庄家里,很晚的时候才能到渔场河那边喊渡工,然后就看到爷爷或者摆渡人慢悠悠地撑着船出来。

  爷爷的宿舍是一个五平方不到的小屋,堆着茅草铺成的草席,逢年过节啥的爷爷都得住在那里看大门,风雨无阻全年无休。还记得当年我曾经因为跟父亲赌气,逃回爷爷奶奶家寻求庇护。晚上就躲在爷爷的值班室里睡觉,等着妈妈半夜来领我回家。

  孩提时还模糊记得有一次我的脸还是哪个部位被蜜峰蛰了,爷爷抱着我去镇卫生室时的一路狂奔。也模糊记得我曾经为了讨要5分钱的零花钱追着爷爷半天结果被拒失望大哭的情形。

  在我辗转从南洋回到城郊,再从城郊到市区上重点中学的时候,爷爷给我的印象仍然是个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值班老人。他与我的父亲一样,多数时候都是沉默不语。他嗜酒,每顿必喝。早上中午晚上都可以就着酱油豆腐喝上三两双沟或者盐城大麯。爷爷也特别嗜烟,什么烟都抽。从小学到中学,我每次去父亲办公室里总会干一件事情,就是把父亲办公桌上别人办事递上来的各种散烟一根根收集起来,带给爷爷。直到大学毕业后,我每年回家都会带一两条红双喜,或者广州烟送给他。

  1994年我考上复旦,那年夏天爷爷坚持送我去上海。爷爷有个亲妹妹少时嫁到上海浦东。爷爷特别嘱咐我这个姑奶奶要关照我。事实上这个姑奶奶也对我真的很好,每月都要我过去吃饭,临走还要带一堆的鱼啊肉啊排骨啊让我回学校。

  那个时候盐城到上海,坐卧铺大巴的话还要1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所以除了寒暑假,中秋国庆啥的,我一般都不会回盐城老家。记不住是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有一天上午十点钟,爷爷突然出现在我的宿舍,那天我带着他逛了逛复旦校园,临12点了准备带他去食堂吃饭,爷爷说他吃过了。然后说我下午有课他就先回去了。而我居然也轻信了,仿佛感觉跟同舍友吃饭比跟爷爷吃饭更重要似的。

  事后我才知道,爷爷是一个人从浦东浦三路那边,一路问询一路走到杨浦区的复旦,并且在学校数个宿舍楼之间辗转问询了半天才找到的我。他那天上午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单程差不多30里的路,而且是根本没有吃饭!看完孙子,然后又接着走回30里的路到浦东亲戚家吃午饭。这些都是我毕业以后听他喝酒后才透露的。他说,我怎么舍得让孙子给我掏钱买吃饭呢。我真是傻。我会为这个事件愧疚一辈子。

  大学毕业爷爷与父亲一样,希望我留在江苏或者上海工作。而我却执意南下去了广州做媒体。后来我在广州买了房结了婚有了小雨,爷爷又一直想去我那边看看。不幸我自己疲于谋生,一直没有留意安排,也始终认为爷爷只是说笑,不太可能去。等着小雨稍大些,我开始想着带爷爷去广州走走,却等来了爷爷患上肺癌,并且中风半身不遂。

  唯一幸运的是,我坚持每年春节都要带着孩子回盐城过年,要陪爷爷喝杯酒。这个时间爷爷总是特别高兴,也会额外要求打破医院遵嘱每天只能一小杯的惯例,多要上一杯跟我喝。回盐城难得的几天,我也会开车带他去盐城的公园,亲戚们那边转转,推着轮椅带他走走,拍拍照片。很多的时候,家人还总跟爷爷开玩笑,要他早点好起来,孙子孙媳还要带他去广州玩呢。每每这个时候,爷爷总是瞪大眼睛大声说,我一定要好起来,去广州看看远程工作的地方。

  爷爷的病拖了很长时间,手术也做过几次,但是总是不能根除,而身体越来越差。看着爷爷的眼窝越来越深陷,身体越来越瘦弱,心里总是很难过。但是我每年回来在老家也只能呆上三五天,每次还得匆匆忙于各种应酬而不能多陪爷爷哪怕多一会儿。每次我们在外面工作的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忙碌,却真的不知道自己忙的是什么。而跟家人在一起,却总是觉得以后有大把的时间,以后再说。

  爷爷有儿有女,有两个孙子,有外孙、外孙女,后来又有了重孙,重孙女。但是爷爷还是希望我们的家族每家人丁更旺一些。晚年时候甚至为劝服我和哥哥再生一个而开出巨额奖金。2007年,2008年爷爷两度病重住院,我急忙飞回盐城。爷爷总是要抓住我的手,要我答应再多生一个孩子,无论男女。“有儿有女好啊。”爷爷反复念叨着这些。这个时候父母家人都会要我假意答应,而我总是无法应承,哪怕是表面的应承都做不好。

   2009818,我从广州白云机场降落回国,刚开机便接到家人信息,说爷爷可能要不行了。次日下午我携家人直飞盐城,哥哥在机场接我上车,一路上父亲在家里不断电话催问到哪了到哪子。一路疾驰到家门口,跌跌撞撞冲到爷爷病床前早已经是泪如泉涌。握住爷爷低垂无力的手臂,不能自已。而爷爷此间也似回光返照,猛然一抬手抓紧我的胳膊,眼睛也是炯然有神,睁得很大,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回来好啊好啊好啊。

  好一阵子,爷爷还是颤颤抖抖地伸出两个手指,长时间地盯着我的眼睛。父亲说,爷爷病重期间,还是念叨着要远程再生一个孩子。在爷爷面前,我只能应承,虽然我至今无法做到。

当天夜里爷爷离开了我们,享年8岁。他的遗像,是我一年前带他去盐渎公园拍的照片。这也是我这辈子拍的最好的一张人像照片。

出殡那天,我们全家人直系亲人,去给爷爷做最后的告别。一直不懂悲伤逝去的3岁半小雨,突然间撕心裂肺般长时间地哇哇大哭,令全家人心痛。从那一天起,小雨知道,她再也见不到她的太爷爷了。一年后的某一些时候,她还会突然间大声哭泣,问其原因,她抽泣着说,我想太爷爷了。

 

  爷爷平平凡凡过着他的一生,。小时候我们家很穷很穷,父亲也因为穷而不能继续上学。但父亲穷则思变,与母亲家人一起,靠吃苦耐劳慢慢把这个家族支撑并且壮大,至今仍是这个家族顶梁柱之一。到了我们这辈,哥哥少小当兵,退伍后回盐城做个公务员,事实上也在默默承接这个家族最主要的运营,包括人情世故,也包括家族家长里短。

  我,曾经是这个家族的骄傲,第一个名牌大学生,至今貌似承接着表面上的荣耀。但是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这些风光离乡的游子,融入到北上广深的貌似繁华处,却是负重前行,冷暖自知。每一个离开家乡的游子,被寄予厚望,但实则却根本帮不上家里任何的忙。我们就如蜗牛,背负着重重的壳,在外面缓慢前行。再多快的速度,发现远不如人家的车轮快。对老家人而言,根本指望不上。

就像今天,家族这么大的纪念活动,身为学历最高、收入最高的我,却是在家里帮不上任何的忙。除了应景式地参与仪式,被人指指点点或礼节性地问候,大学生呢大记者呢,其实啥都不是。

家里的事情还得家里人处理,本土的人还得忙碌着本土人的各种营生。我们这些曾经自诩精英或者被封以精英,除了在微博上愤世疾俗,除了遇到事情上网发发狠,我们果真能成什么大事么,对比同龄的家人,只能徒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谋生立命之城市,与生我育我的家乡,遵循的是不同的游戏规则。你再多的投入,再多的赌注,再重的寄望,都可能被回馈以失望。别怪他们不尽心竭力,他们是无能为力。别说他们忘却了家族亲情责任,他们是活在另个不同规则的世界。

  人生无法回头,很多事情无法解释。但是我仍然希望,未来的孩子们,怀着远走高飞的梦想,还得要脚踏实地。有道是父母在,不远游。如今旅游可以,生活最好在当地。

2011年10月6日 盐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