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炮专栏
商业社会的新闻发布会越开越多,如今也使得部分发布会流于形式只是走走过场。比如圈内熟悉的一个场景是:主办方早早为台下就坐的采访者准备了写好内容的提问小纸条,而台上的被采访人照着准备好答案的资料稿低着头念。台上台上打着哈哈心照不宣地把发布会当成一场秀演完。但是商企领袖,也习惯于迎合着这样的新闻发布秀,漠视企业与以媒体为桥梁的外界公众的沟通,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上周在北京参加的松下电器中国环境论坛,级别可谓是相当的高。不仅来了中日两国的政府高层高官,松下全球的新任社长也首次来华。但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却也没能逃脱“发布秀”的遗憾。全场三个中国记者提问,完全是主办方安排好的,且被打好招呼,就按纸条上的提问不要有任何发挥。三个日本记者的提问,也是严格规定了提问范围仅奶于环保相关。结果在最后出现了小插曲:敬业的日本同行最后一个提问,稍稍偏离了主办方设定的题目(还只是没有完全按纸条上的提纲发问),结果台上的松下高管,在数十个中外记者众目睽睽之下,使劲翻着准备的Q&A答案本,翻不到答案,急得面红耳赤,只好起身点名让坐在台下的下属代为回答。
类似的松下发布秀,差不多是松下近几年例行发布会的翻版。松下内部人士也习惯了自我解嘲:权当帮忙表演给日本人看了。但也许不是巧合。早几年松下在华投资颇多,等离子、相机、冰洗空调新品频出、业绩向好的时候,松下高层与媒体的沟通却是顺畅且主动自信,至今记得前任松下高管多次笑谈“常深更半夜还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而如今这几年,松下在华高管走马灯式的轮换,业绩却是每况愈下。其高层与公众媒体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少,偶尔的一两次机会,还多半被刻意安排成一出发布show。窃以为,如此发布秀莫如不搞,既让媒体感到不受尊重,也向外界传递出松下高管不自信到了极点。而这,相当程度上会影响外界对松下在华运营业绩的客观判断。
现代商业经济向着网络时代演进的标志之一,就是商企领袖的一言一行,越来越成为外界判断其公司业绩及品牌形象的重要指标。就像斯蒂文。乔布斯的一声咳嗽,很可能令萍果的股价迅速下跌;马云演讲时的神采奕奕,无疑会令其阿里巴巴的客户准客户信心倍增;俞尧昌凭一已之力,为格兰仕锻造中国驰名品牌省下数千万的广告费。这也是现代商业企业格外重视包装公司领袖的原因所在。
当然,要求每一个成功的商企领袖,都能如马云、李开复般长言善辩并不现实,都能如何享健、李东生对企业财务数据烂熟于心也不可能,尽可能准备最充分的资料也是必要的,但是自信成功的商业领袖,绝不会因为媒体的咄咄逼人而芳心大乱大惊失色。每每,看到我的采访对象,坐在发布会前台,煞有介事的翻着Q&A资料,照本宣科式地念稿,心里就不是滋味。这样的企业,也许有人以为严谨,但更多地可能是古板和心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