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韩国某L品牌家电,近来常常陷入危机。
一会是消费者投诉质量不佳,一会是行业曝光其虚假宣传,
一会有其内部员工曝其有翻旧机转成新机到市场上卖的丑闻,连照片带材料一并曝光。
按理,这样的企业应当积极吸引教训,对内修炼内功,把好质量关,对外坦承沟通,消除恶意。
但他们的做法不是这样。
他们匆匆发布一个“内有管理不严”的失误声明外,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媒体扑火中去。他们似乎比谁都深谙中国人“吃人喙软拿人少短”的潜规则。
他们的公关飞来飞去,谁发了负面稿,就去请客吃饭,送卡送礼品。
谁发的大,礼品就送的大,谁没发的,就送小的。
除了小记者,还要找领导。而且都是偷偷地单独见面单独沟通。
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始终不肯公布危机调查真相,不肯直面透明沟通。当问及危机,他们闭口不提。只求大家不要再提不要再写。
这一招可能有一定效果,因为媒体往往会追逐新的热点,而所谓潜规则有些人也是相当有潜规则道德。
怎奈这企业实在不争气,动辙就还会有事出来。
更重要的是,各路苍蝇都闻着臭味过来。
收到大礼的,觉得有利可图,赶紧先做,等着收礼;
收到小礼的,觉得真亏这回非得往死里做,
拒收礼的更是深受刺激,这行业如何能这样,怒火中烧死也要做。
于是L品牌不断地请客吃饭送礼,于是不断的苍蝇闻着臭味过来。
于是L品牌不断的曝出负面,消费者也不断提出退货赔偿要求。
最近L品牌又要准备组织一批曾经闹事的上海,广州的“小记者”去韩国旅游。
之所以说是“小记者”,是因为他们认为,请的都是会收小礼的记者,可以打发的。
而大记者是不会收礼,所以也不屑于跟风去的。
而北京的,因为从大领导到小领导,我们都搞定了。
这样的品牌公关,品牌维护,韩国人认为这是本土化最大的经验。
我以为,这是对中国媒体的集体误解。我也相信,无论是收了礼的还是没收礼的,
回来后,L品牌的负面还会继续扩大,而且呈星火燎原之势。
因为下一次,他们会发现,小记者们越来越多,
他们可能要花更大的代价请众小记者们去各大星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