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年龄大了,越来越容易得罪公关公司或者被公关公司惹得罪了.
虽然从来以为自己在工作上,还算是挺好说话的,虽然能力不逮,水平有限,但仍然愿意倾听,愿意探讨.沟通.
偶尔的时候被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尊称为老师的时候,我还真的蛮乐意花不少时间接受他们的咨询,与他们探讨,并且提供不同的建议意见.
绝大多数的时候,像这个媒体企业传播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微小环节,我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似乎每个环节上的人都相当地认可自己如此).
我之所以得罪或者主动让公关公司得罪,很多时候也是逼不得已.我不可能无私到极限,也并非只可能懂得自私.虽然念着专业人做专业事,别的环节不管我事的心态,但下一环节总骚扰到我,有时候只能揭秆而起,顾不上得罪人或者被人得罪的后果了.
其一,公关公司总是希望不分场合地给我电话,希望我是他们的随时顾问一般,总是说探讨,一探讨就收不住.我这人心软,但事后我总是非常地烦;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我建议,不要肆意透支你的媒体资源,于公是工作,于私才是朋友,公私分明点可能较好。
其二,公关公司总是不舍得更新自己的通讯录,至今仍有无数的人无数的公司给我发无数年代无限数量的通稿公关稿,有事没事有价值没价值都发,却从来不顾及我是否在使用哪个邮箱.也从不在意我回复的邮件更新提示.也有无数人总抱怨打不通我的手机或者电话,一看原来是我三年前使用过的手机和办公电话。有鉴于中国免费邮箱的糟糕诚信纪录现实,我稍稍减免了因为我的频繁更换邮箱带来的罪过.但一般而言换了手机,换了邮箱,我总归会在至少提前三个月通过邮件或短信回复的方式通知对方.但似乎绝大多数的公关公司的朋友们不会舍得花几秒钟作下更新.带来的结果是,仍有不少公关不断往往我三五年前的邮箱发邮件,而且理直气壮地告诉我,给你发了邮件.不是我的的问题.
所以我建议适当的话,每年定期全面检视更新一下公司内部外部的通讯录,实在是花小钱办成大事。
其三,公关公司常常显得谦恭乖巧,但往往流于外形而常常将内心的委屈或者不屑表现出来.所以常常有"多少钱一个字",或者"你们老板是谁""我们从来不干那样的事(实质就是敌视同行)的话题轻率地抛将出来,以此充当杀手锏.虽然,天下皆利来利往,但规则和潜规则还是有不同的生存之道.理解就更好了.
我的建议是,认认真真地做事,少想些歪门邪道。
前一篇:每个人心中都
后一篇:拒绝FOX 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