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夸美纽斯教学理论(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度)
提出大教学论。四个教学原则:教与学的有效性原则、教与学的便利性原则、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教与学的简明性与迅捷性原则。
教学组织形式:创立了班级教学和学年制的教学形式。
二、卢梭教学理论(自然教育方法)
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人性是善良的,反对压制个性,束缚自由。方法上倡导自然的教育方法,主张引导、鼓励学生思考。内容上反对空洞的文字说教,要传授有用的知识。
三、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发展教育)
目的在于人的发展,发展人的内在力量,使人能尽其才。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规则。
四、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五段教学法)
建立了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教育目的是培养道德。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运用。教育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兴趣性原则。
五、杜威教学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自由)
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反思,反思的五个阶段:问题的感觉、问题的界定、问题解决的假设、对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逻辑推理、通过行动经验假设。
六、布鲁纳教学理论(结构课程论、发现学习)
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发现式、探究式学习。“基本的”就是一个观念具有广泛而有力的适应性,“结构”是指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每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的体系。
七、布卢姆教学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和掌握学习理论)
教育目标:三个领域:认知、情意(情感)、技能。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掌握学习:核心有两点:第一,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就能完成任何学习课题,并非只有能力强的人才有完成高级学习课题的潜力。第二,在现实中出现的学习达成的差异是由于该生所需学习时间量与实际耗费的学习时间量的差异所致。
提出决定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第一:认识的前提能力;50%第二:情感的前提能力;25%第三:教学的质量,25%。
布卢姆从职能角度把教学评价分为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四各职能:1、调整学习活动2、从外部确认学习成果的“强化”作用3、诊断学习中的问题4、获得矫正学习的“处方笺”
八、巴班斯基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最优的”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质消耗等等。最优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主张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考察教学。
他认为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包括社会方面的成分(目的、内容),心理方面的成分(动机、意志、情绪、思维),控制方法的成分(计划、组织、调成、控制)。他规定教学过程的结构成分分为: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
九、加涅教学理论(九段教学法,九五矩阵)
学科要按照五种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强调要把认知策略做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九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
十、斯金纳教学理论(程序教学理论、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新的教学改革必须在教材的安排上,注重学生自我强化的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必须使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都得到强化,并使之形成复杂的行为模式而保持一定的行为强度。要达到这个目的,光靠教师个人的那点时间和精力是办不到的,因此,很有必要使用一种机械装置,来代替人力教学,即利用机器辅助教学。程序教学的四个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古典行为主义:学习是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桑代克(S-R刺激反应,极端行为主义:学习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过程,是刺激-反应的连结)、斯金纳(刺激-反应-强化:学习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班杜拉(认知行为主义:强调学习产生于观察和模仿)
二、认知主义
早期认知心理学观点:1、格式塔理论,学习就是知觉经验的重组。2、S-O-R,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学习就是形成认知地图。
现代认知心理学观:代表人物:布鲁纳(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先行组织者、动机理论)、加涅(连结-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主要观点:1、学习是认识结构的重组。2、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者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3、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模型)
三、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理论的综合发展。
主要理念:1、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认知是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3、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模式应该着重于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组织;社会建构主义强调通过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人从事持续的谈话的社会环境中进行。4、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环境。
三个基本假设:1、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2、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3、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
六条教学理念: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四、人本主义
马斯洛学习理论:学习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习,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只是辅导。
罗斯杰的自由学习原则:学生各有其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只需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六条主张: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才会产生学习。3、在较少威胁的教育环境下才会有效学习。4、主动自发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5、自评学习结果可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6、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