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导入方法初探
(2009-01-17 17:14:21)
标签:
教育小学美术新课同学们杂谈 |
1.故事导入法:
在儿童的世界中,故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孩子们最喜欢的事就是听故事,故事对儿童创造力的启发非常有帮助。不管多么喧闹的课堂,一个小故事就能让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故事也可以由学生来讲,但时间不要长,故事应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有些小故事里的智慧或教育意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经常爱讲故事的老师所教的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讲故事的最好方法是只讲开头,让孩子自己续结尾。
2.谜语导入法:
3.悬念导入法:
好奇心可以引发人去探究,引发人去思考。好奇心是学生对那些新异的、有趣的事物的探究反映。教师要创造一个具有悬念的环境,让学生能从中获得新奇的感觉,使他们对美术课充满好奇的向往。
4.描述导入法:
5.图片导入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表现偏弱,如在导入部分的设计中利用热情洋溢的导语,凭借多媒体设备用幻灯片或用挂图刺激他们的感官,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高涨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观察导入法
视觉能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丰富同学们感官,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人的智力活动的门户是观察。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听觉得到的。没有良好的观察,智力是不会提高的,美术课更需要学生观察。
如小学美术课本《精彩的足球赛》(记忆画)一课的导入可以这样来设计:先让学生看一段世界杯足球赛的录像或有关的资料图片。并认真观察运动员的表情和动作,重新体验一下赛场上的气氛。这种导入,把同学们注意力一下就吸引到录像中去,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回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再把当时的情景画出来。
7.实践导入法:
例如:《刻印的乐趣》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导入部分:把被雕刻的物品装进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不让学生看到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上课时,让部分学生把手伸进袋子里触摸袋中的物品,让他们先感受触摸的是什么东西?怎样判别的?(是土豆,根据有形状和外皮来判断的)学生讨论后,把土豆拿出来让同学们轮流观赏。本来普通的一节课经过让学生触摸感受和观赏,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亲自试一试土豆到底能变成什么?老师相机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用土豆来做一方印章,哦,同学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土豆不光能吃,还可以用来做刻印的原料,真没想到啊!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中。
8.纠错导入法:
9.讨论导入法:
10.表演导入法:
11.想象导入法:
12.象形导入法
以上所提到的几种导入方法,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配合起来交替使用。这一切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而定。同样一堂课,各人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是好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在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勤于思考,多加钻研美术课堂导入方法,多学习和借鉴其它学科的好的导入法 ,一定会发现更多更精彩的导入方法。
总之,美术课的导入方法是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找准了切入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运用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再辅以教师的艺术美感,我相信有了良好的开端一定会取得美术课堂教学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