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王石列传》
(2011-04-19 10:21:38)
标签:
王石捐款门事件道德娱乐 |
分类: 关于/娱乐 |
夫王石者,广西柳州人氏,或言其安徽人也,其籍不可考。其父昔年随名将王震征西,素有功劳,震甚爱之,以之为柳州府铁路衙门管带。中年得石,极宠之。
时值西元两千零八,蜀地汶川大震,神州皆感其撼,震中祸及数百里,失其性命者数万,伤重损其房产者甚众,百万灾民号呼动于天地,人间炼狱莫不如此。时举国衷悼,庙堂之上者,引车卖浆之下者,富商巨贾,黎民百姓,无不慷慨解囊,热血相助,神州竟因此隐隐而有复兴之象焉。
太史公曰:商贾之道,固无利而不起,亦有道义存焉。时有富豪和黄李氏,台塑王氏,江苏陈氏,甚至卖凉茶之王老吉者,无不倾资以救国难;贩夫走卒、乞儿戏子,踊跃救难者,一一难书。国难当头,石前发冷言于公众,后谋私利于暗室,不亦鄙乎?故有人讽石曰:公可跨世之高山,可跨汶川一坟乎?是以道义不存而富,为富不仁也。
事情的缘由:
5.12四川汶川地震以来,王石的形象和万科的形象如同汶川地震中的房屋一样倒塌过半,这与两个数字有关——“200万”和“10”。
这两个关键词来自王石5月15日的博客,因为在地震当天万科捐出的200万元被网民认为太少,与万科企业实力不相匹配。王石在博客中回应:“万科捐出的200万元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元是个适当的数额”。
2006年股东大会对万科每年的企业公民建设费用的授权额度为1000万元。
在地震之前,2008年的这笔钱已经使用了近800万元。只剩下200万元。
接下来的话成为网友炮轰的焦点:“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王石就此得到了两个新名字“王十”、“王十块”。甚至有网友调侃地说:“做人不能太王石”。
但不让赈灾成为企业负担的说法令网民觉得空前国难之下,此种言论过于冷血。一些网民在王石的博客上留言说:“如果你觉得救助灾民成为你的负担了,请拿回你的200万元。”
有人找出了王石的年薪——400万元,还有人计算了王石历次登山的费用均在200万元以上。“不管你征服过多少座高峰,你的灵魂却始终高不过那一座坟头!”
5月21日,王石通过媒体向网民道歉:“这段时间,我也为我这句话感到相当不安!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分心,伤害了网民的感情;二是造成了万科员工的心理压力;三是对万科的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里对广大网友表示歉意!”
然而,民意仍然汹涌不止,劫富济贫的“网络好汉们”对“铁公鸡们”的初期表现太不满意,没有因此原谅王石和万科,因为5月21日万科同时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批准公司在未来3-5年内支出1亿元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的开发。
这份语焉不详的公告再次激起了网民的愤怒。网民认为王石选择遵道镇是因为那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重建只是为商业目的而遮人耳目。
“这只是堵塞众人口水的一种公关技巧、一种转移人们视线的营销手段而已,和那些真正向灾区捐献亿元资金或者物资的行为不可同日而语。”
一位网友提醒王石应该重视道义,在他撰写的《史记·王石列传》一文中写道:“商贾之道,固无利而不起,亦有道义存焉。时有富豪和黄李氏,台塑王氏,江苏陈氏,甚至卖凉茶之王老吉者,无不倾资以救国难;贩夫走卒、乞儿戏子,踊跃救难者,一一难书。国难当头,石前发冷言于公众,后谋私利于暗室,不亦鄙乎?故有人讽石曰:公可跨世之高山,可跨汶川一坟乎?是以道义不存而富,为富不仁也。”
5月24日,万科不得不再次发布关于地震后捐款情况的说明: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为完全无偿的纯公益性质。
即便在这份说明中,万科仍然表达了一贯坚持的公司治理理念:万科所有财产属于股东,因此公司的公益捐款必须在股东大会授权下进行。
但在大多数网民看来,“人命关天的事情,瞬间几万个生命就没了,还在那里算你的账,斤斤计较、蝇营狗苟,还什么董事会、什么权限?公司那点事情,谁不知道。”
王石登山费用开销一览表
对于王石来说,登山远比救同胞的命重要!
2000年4月,章子峰,海拔7143米,登顶,合计花费328万.
2001年8月,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登顶,合计花费365万.
2002年2月,非洲乞利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登顶,合计花费240万.
2002年5月,北美洲麦金利峰,海拔6194米,登顶,合计花费235万.
2003年5月,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登顶,合计花费360万.
2003年12月,南极最高峰文森峰,海拔5140米,登顶,合计花费205万.
2004年1月,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海拔6964米,登顶,合计花费226万.
2004年7月,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登顶,365万
2004年7月,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峰,海拔2228米,登顶,合计花费234万.
2005年4月,滑雪抵达北极点,合计花费282万.
2005年12月,顺利抵达南极点,合计花费355万.
2006年12月,印度尼西亚 查亚峰,海拔5,030米,登顶,合计花费23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