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能解读】
[中考名题一]
题目:雨天,我想起了……
要求:1注意环境描写,情景交融;2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联想、想像;3不少于600字。
(山东淄博中考作文)
文题“要求”指出要进行环境描写,必须抓住这一关键信息,对雨天的环境进行描绘。可以描写雨天的浪漫,可以描绘雨天的静谧,可以刻画雨天的恶劣;可以具体写某一次下雨天自己的思想,亦可以写不同的雨天自己思想的变化……无论何种情形,都要结合自己的心理,抒写出自己面对此景的感受。
[中考名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示意图略),然后按要求写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
暑假里,王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池湖山游览。
清晨,我们开始登山。我们来到了山坡上的动物园(1)
穿过树林和草地(2),来到小桥(3)。桥下的河水(4)很清澈。
过了桥有一巨石(5),上面刻着一首唐诗。
巨石的对面是深潭(6),落水的声音轰轰巨响,水珠飞舞,成雾成虹。
突然下起雨来。我们在观瀑亭(7)观看瀑布(8)。有人讲着关于池湖山的传说。
天晴,我们拾级而上,到了山顶,看见像海一样的池湖(9)。
望着远山、白云和落日(10),我们都很开心。
要求与提示:
1请用第一人称,以王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为线索,从10处景物中任选(即写你熟悉或喜欢的景物)3处加以详写(其余景物可略写或不写)。
2想像联想要丰富,描写记叙要具体。
3文题自拟,不少于600字,多写不限。
4书写要规范(包括标点)、工整,文面清洁。
(辽宁中考作文)
从文题的“要求和提示”可知,考生须写一篇游记,这对没有去池湖山游览经历的同学来说,就必须依靠平时的积累,运用丰富的想象来完成文题。写作时可以把平时在其它地方看到的、听到的有关景物合理地嫁接到作文中,在具体描绘时,还要根据文题中有关景物的限制语,恰当地进行组织、调整材料,要做到合情合理。
举一反三
写游记,一般要遵循“抓特点、显重点、分层次、融情感”的原则。可以按照游览的时间、路线来组织材料;要紧扣景物的特征,进行有重点地描绘,最忌平均使用笔墨;描写时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感情。
[中考名题三]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1
通过某一情景或场面,描绘你喜欢的色彩。
2
就你喜欢的色彩,发表议论。
(江西中考作文)
文题1的要求很明显,写一个描绘色彩的片段。描绘色彩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视觉,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把看到的色彩表现出来。写这类短文,如果还调动味觉、嗅觉、幻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多层次地表现色彩的美,增强感人力量。文题2就不是单纯写景了,它还要求考生写出自己喜欢某色彩的理由。
[中考名题四]
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追求远大的目标,是感受生活;体验奋斗的苦乐,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的挫折,是感受生活……
请围绕“感受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无论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均不受限制。
要求:1围绕话题,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文体自选;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5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陕西中考作文)
“感受生活”这个话题作文初看起来比较容易下笔,“生活”的范围很大,可供考生选择的材料很多,但要在600字左右写出生活的真谛则不简单,这就要求考生善于化大为小,选取生活的点滴来折射现实的生活。如选取观赏优美的景色,就可以采用纵向构思,记叙某一次观赏景色的经过,把景色的美细腻地描绘出来,表现“美就在我的身边”等主题;也可采用横向构思,叙述几次观赏景色的经历,多角度地刻画美的生活,揭示“生活并不缺少美”等主题。
[中考名题五]
树,随处可见:高山上有根深叶茂的青松,平原中有参天耸立的水杉,街道旁有遮阴蔽日的梧桐,校园里有香气四溢的桂树,小河边有婀娜多姿的垂柳……
请以“树”为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2字体端正,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江苏镇江中考作文)
“树”对于每一名考生来说都不陌生,生活中到处有树。可以实写,即写某一种自己熟悉或喜欢的树,对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绘;也可以虚写,即赋予树某种性格,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亦可以运用想象,展望未来的一种神奇的树……无论怎样构思,都要围绕“树”这个话题。
【模拟演练】
[文题之一]
春色南疆莺飞燕舞,杭州西湖淡装素裹,桂林山水清奇秀丽,黄山云海神秘莫测……的确,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你是否见过我国某一处名山大川呢?请以“我见到了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要求描绘一处自然景观的文题。
这道半命题式作文题。题目中要求填入名山大川的名称。因此你要搜寻你曾见过、且有感悟的游山观水的经历来完成文题。在谋篇布局时,首先可以确定“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等主题,然后按照游览的时间或空间的顺序来组织材料,表现所绘景物的特色。在写景的过程中适时融入自己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例文参读]
我见到了黄河
黄河,人人皆知。因为她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真正有机会见到她的人却并不很多。今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去郑州,才有幸一饱眼福。
经过近八个小时的旅行,傍晚,火车驰过詹店。这时爸爸告诉我:“黄河快到了。”我的心不知怎地“咚咚咚”地跳得特别快。黄河在我心中是多么神秘啊!她真的像歌中唱的那要“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吗?
我正想着,忽然有人喊了一声:“看,黄河!”隔着车窗,我看见前方横亘着一条黄色的带子。起初,它和暮霭溶在一起,不甚分明,接着就赫然展现在我面前。此时的黄河,好像一位母亲,展开巨人的手臂,准备热烈地把儿女接在怀里。啊,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
火车冲上了黄河大铁桥。脚下,汹涌的波涛撞击着桥墩,眼前也猛地开阔了,阵阵的清风,把夏日的燥热,一扫而光。黄河,带着巴颜喀拉山万仞冰峰上雪水的寒凉,带着一路金色的光,让人觉得黄河里流的不是水,而是太阳溶化的金汁。这金汁般的洪流滚滚向东流去,使我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对岸,黄河游览区的青山起初浓雾笼罩,车渐渐驶近,它也露出了真面目,显得更高大了。之后,雄伟的黄河大堤也看清楚了,大堤把黄河水牢牢锁住,昔日桀骜不驯的黄龙被征服了。可历史上黄河却改道几十次,溃堤一千五百多次,河南、山东的沃野,过去都是赤地千里的黄泛区……
正当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的时候,火车已经呼啸着把黄河甩到了身后。车窗外依旧是无边无际的田野,在夕阳的余晖中,农民三三两两地给庄稼打药、施肥。无数管道从黄河伸向工厂、农村,把充满活力的血液输送出去。
黄河仿佛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哺育着自己心爱的孩子。
太阳渐渐在从地平线上消失,只留下一抹金色的晚霞,田野里的农民仍然紧张地劳动着。他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把它扮得更加美丽。其实,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黄河。
[例文评点]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本文通过描写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情怀。文章的景物描写很有层次。先是远看:“只见前方横亘着一条金色的带子”,再写车向近开:“汹涌的金涛”“滚滚东去”,“大堤把黄河水牢牢锁住”;次写车过后的景物。这样就把“我”见到的黄河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另外,景物描写抓住了黄河的特点。如,远看黄河是“一条金色的带子”,对于浑浊的黄河作者冠以“金汁般的洪流”,这里从颜色上来写黄河,洋溢着对母亲黄河的热爱。
[例文参读]
我见到了大海
暑假,我在海滨度假。每天,我都要到海边散步。我喜欢让海水轻轻地吻着我的双脚,更喜欢赤着双足,迎着微带腥味的海风在柔软的海滩上奔跑。那时,我会觉得天地是那么的广阔,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我喜欢早起。清晨,海面上飘着薄雾,像给大海披上了一件轻纱。一轮红日正从海面上冉冉升起,金光照耀之处,像给大海镀上了一层金黄。当天色稍稍亮一点时,粗犷的海螺声便响彻云霄,惊醒了一大群海鸟,海面上响起一片海鸟的叫声。过了一会儿,人渐渐多起来了。渔民们要准备出海了,游客也在漫步,做健身操……这时,海面上那乳白色的薄纱已经不见了,换上的是那万道金光和那一只只飞翔的海鸟。
近午,太阳比较强烈,海面上波光粼粼,一些浅海动物在海里时隐时现。海浪在轻轻地拍打着岩石,像母亲在抚摸着自己怀里的孩子。海风吹动,海涛发出“哗哗”的声音,好像一支催眠曲,在哄着怀里的孩子入睡。
黄昏,那蓝紫色的片片晚霞,给大海染上了紫光。当天色再晚一点,太阳全落山时,海面上艘艘夜航船上挂起了桅灯,站在海边远远望去,海上繁星点点,大海却是一片黑色。大海衬托着桅灯,桅灯又点缀着大海,海的波涛轻轻拍打着礁石,整个大海显得更美了。当你坐在海边的一块礁石上,静静地沉思时,你会觉得大海是如此安祥、宁静。如果你遇上什么不愉快的事时,你就可以轻轻地对着大海倾诉,大海发出的“哗哗”声,好像是对你的安慰。特别是当你坐在礁石上,弹起吉他,唱起歌儿,你会觉得大海在静静地倾听。偶尔,一两只海鸟从海面上滑翔而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安宁。
我认为最美的景色还是赶海。那时,海水汹涌澎湃,向岩石上冲刷过来,但力不从心,终于又从海岸线上退下去了。这时,许多人都赤着双足,手提着小桶,争先恐后地去捡那些大海母亲送来的礼物,于是海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一串串欢快的笑声。我抬头望望蔚蓝的天,又看看蔚蓝的海,再瞧瞧天和海的交界处,似乎从那儿就可以登上天,一切都是蓝的,大海的一切,都很美!
暑假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的心却被大海拴住了,我觉得我离不开大海了。临走的时候,我到大海边最后留恋地望了一眼,心里默默地说着:“大海啊大海,我明年还要来这里,再来瞧你的雄姿。”
[例文评点]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描写了大海的特征,层次清晰;对大海在不同时间的表现观察得很仔细,描写过程动静结合,使得主题很鲜明;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加了文章的美感;行文流畅,文笔很优美,增强了全文的感染力,尤其是抒发感情很真挚、自然。
?/P>
[魔师点化]
描绘一种自然景观,首先一定要搜寻自己的头脑,想一想自己面对景物感触最多的是什么?最留恋的是什么?还要想想自己对它有何感情?然后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完成文题。
|
[文题之二]
日月星辰,清晨黄昏,是如此美好。你曾留意清晨那独特的美景么?你曾感受月夜那静谧的气氛么?请从下面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1
之晨
2月儿照耀下的静夜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要求描绘某一自然现象的文题。
这道选题作文题,给考生以选择的空间。文题1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它的中心在“晨”字上,没有对“晨”进行限制,因此作文的空间就相对宽泛了。尽管如此,写作前还要注意文题中的信息“清晨那独特的美景”进行描绘。文题2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它规定了作文的范围——月夜的静谧。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无论选择哪道题,都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例文参读]
山 林 之 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悄然而住了。雨后初晴,碧空如洗。我带着浓浓的兴致,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山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熠熠生辉。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
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的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有一种飘飘然乘云欲飞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莽莽苍山似乎在酣睡着。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淡淡的桔黄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魂灵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例文评点]
山林的早晨给人带来一份真纯的美好,人生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充满了圣洁与美丽,仅此足以让人振奋,就像生活有一个个新的开始,文章通过这清爽的山林之晨给人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文章选择雨、雾为背景,使群山、花草、露珠都处在清爽之气的笼罩之下,给人清新明静之感;语言清幽、优美、柔婉细腻,比喻、拟人、排比运用于描写之中,使景物间洋溢出真情,有水乳交融之感。
[例文参读]
月儿照耀下的静夜
我一向喜欢静夜,犹如今晚这样:和风轻拂,树影婆娑,万物皆梦在这夜的深处;偶尔的几声蝉鸣,犹如梦呓般,表明这世界还未睡死;一排排路灯闪着淡白的光,于是那灯的周围也是淡白的了。对这别有风致的月夜,不知你是否醉过,我就这样沉沉地醉了进去……
白天里蓝蓝的天像被谁浓浓地涂了一层墨水,除了月边不见一点明朗的色调。天际边朦朦胧胧的云,像仙女披着纱在恬睡。太空宁寂,几颗星眨着兴奋的眼,孩子似的眼,我想它们也一定喜欢这夜,不然何以这样欢欣?路灯开始还亮着,后来想是被月儿看得害了羞,知趣地睡了。于是我便真的见到这地地道道的静夜了。虽不到月圆时,月儿却也亮得很,万物在它温柔的手的抚摸下静静地睡着。树儿像喝了好多的月光酒,惬意极了,把影子投在墙上,微微摇曳着,体味这静夜里无边的韵意;几缕风,你牵着我的手,我拉着你的袖,在花儿头上绕来绕去;花儿发出轻轻的笑声,忙着四下里送着芳香;夜来香仰着黄嫩嫩的脸儿望着月,像孩子望着母亲,甜甜地笑着。这静夜里便满是慈爱与欢乐了。
远处一幢幢高大的楼房,隐在天际,俨然是一尊尊庞然大物威严地立着,窥视着世界万物。忽然,不知是谁家的灯亮了,就像天上突然现出一颗星。
一条小溪涓涓地流着,被月儿打扮得像条银带,还闪呀闪的,也许它也感到了这夜的静态美,便无声地舞动着腰肢,跳起不歇的舞。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这里没有荷叶和叶下清静的塘水,但我想这月下景致也决不会次于那荷塘。
在这静夜,我恍如超脱了一切,白日里要想的事不用去想,白日里要做的事无须去做。只有我,独处于这静夜中,逗着花,捻着草,追着风,一切都那么和谐,仿佛心和这风儿也是同一节奏的了。
啊,这静夜,不知你是否醉过?这万物都醉着,而醉得最深的则是我。此时,我想到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话,我更是深深陶醉在这静夜里——这月儿照耀下的静夜。
[例文评点]
这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全文语言优美生动,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的修辞手法,把月儿照耀下的静夜美景描写得极富动感、极有情趣;文章以一“醉”字贯串全篇,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对月儿照耀下的静夜的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文题之三]
这就是故园/蓝色的海浪/冲刷着金色的沙滩/橙色的太阳/映照着回归的白帆/雨滴敲打着绿色的棕榈/清风吹开了火红的木棉……
这是诗人汪国真笔下的故园。你的故园有什么令你骄傲的风景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作文题,文题要求描写家乡某一景物的特征。
“家乡”这两个字眼,勾起我们对家乡的人,家乡的景,家乡的事的无限感慨,这是一种鱼儿对水的依恋,是一种鸟儿对天空的向往。因此,只要我们选取家乡的任何一点——炊烟、路、小河……都能让我们满怀情思地抒写一曲家乡赞歌。这篇文章的关键是找准自己对家乡最有感触的一点,写得富有激情,富有感染力。
[例文参读]
家 乡 的 雾
晨风习习,琼枝带露,呵,又是一个大雾天。家乡的雾并没有峨眉山的雾那样壮、那样秀,也没有黄山云雾那般奇丽缈远、变幻莫测,然而我最欣赏的还是家乡的雾。我的家乡,位于崇山峻岭的会稽山麓,这里层峦叠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里的雾也有她独特魅力。
家乡的雾白得美,白得朴素。像瑞雪一样的白吗?不,她没有,她白中略灰,白里泛青,比白雪美多了。可不是,浓雾沉睡在青山秀水之间,汲取了山间草木的灵气,不是打扮得更秀美了么?这样的白雾只配乡村才能拥有,任何丹青高手,我想也很难调得出来吧?家乡的雾白得自然,白得真诚,自得雪亮。我真想抓一把在手中呵抚她,甚至拥她入怀,把她点染在画纸上,不时地欣赏她。
家乡的雾浓得深,浓得清纯,丝毫没有城市中的雾那般含有油烟味。她很可爱,尽管行人相隔几步时,只能闻声而不能见人,但吸入一丝雾气,清凉清凉的。我们背着书包上学堂,浓雾飘上了我的前额,和我亲吻,我没法回避,这个多情的女子呵,你在渲染你的热情和好客么?望望四周,雾茫茫一片真干净。或许有人会感到憋闷,看不到连绵逶迤的群峰,看不到苍翠茂盛的竹木,可我不在乎。
浓雾变幻着,一会儿化作了凉风,一会儿变成了小露珠,沾在我的发稍上,沾到我的睫毛上。我轻轻合上眼,清凉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经雾水的洗礼,我似乎明眸善“泪”了,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奇幻变化,都离不开万物灵长的体悟呀!
家乡的雾柔得韧。韧如白纱,剪不断扯不断,她轻轻敷在小草上,草也真爱雾姐姐,尽情地吮吸着甘汁。
太阳渐渐升起,雾渐渐地、渐渐地变淡了。一轮红红的圆日高悬在半空中,高山、峰峦、树木渐渐露出了轮廓,经雾水洗涤的山川大地,充满着勃勃的生机,绿得更艳,红得更亮。那奄奄一息的枯木似乎也滋润了,有了洒脱的生命力。
家乡的雾亲切、热情,我爱家乡的雾,她给人思念,让人温柔。
[例文评点]
用“精美”来形容本文是比较合适的:一是结构精美,文章先写了雾白、雾浓、雾变、雾柔的独特魅力,最后用“给人思念,让人温柔”作结,显得精干利落。二是语言精美,轻快整齐上口的短句的使用,让本文更适宜朗诵了,一遍遍地吟诵着这些文字,怕自己也成了有灵魂的雾了。
[例文参读]
家乡的日出
我的家在美丽的黄海之滨。然而却从未见过海,更谈不上看海上的日出。阵阵海风撩拨着我那渴望的思绪,飘向远方,飘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一夜的失眠是因为可以去那梦寐以求的地方。
早上动身,天才蒙蒙亮,但万物仍陷于沉睡之中。我不敢大声地说话,生怕惊醒海的甜梦。侧耳细听,清凉的海风将大海的鼾声带到耳旁,时而喧闹,时而静谧,忽远忽近,如同缥缈的歌声。像海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一切都那么恬静,又那么深不可测。朦胧的色彩和模糊的声音,我猜那是海的斑斓的梦幻和轻柔的呓语。
一道闪光撕破了灰暗,渐渐几缕金光挑起层层薄纱,这是朝晕,是太阳神的使者,它在天边散发自己特有的光辉,告诉人们太阳神即将来临。我欢呼,压抑已久的感叹,从胸腔迸发而出。这是一种明媚和新生的感觉。我在盼望,我在期待。
掀起大海的被子,从天边腾起一团红色,浸透天空,浸透大海,红色在蔓延。终于,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自己的金色马车将一轮火红的太阳推向天空。跃出一个火红的信念,去照耀,去呼唤沉睡的世界。刹那间,一切都披上了金黄色的轻纱,我便笼罩其中了,我见到众人灿烂的笑容。万物苏醒了,堤岸上白桦树在晨光中跳起舞,拍起自己宽大的手掌,如同绿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小鸟也叽叽喳喳地用自己圆润的歌喉为他伴奏。大海用自己雄壮浑厚的歌声加入到这合唱之中,连太阳周围的云朵也翩翩起舞。我疑心“彩霞羽衣舞”便是由这里开始的。万物都醒了。
一轮浑圆升入半空,并不耀眼。平静的海面上,一群飞鸟掠过,远处的鸟鸣,拉住了我的视线,此时我只想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里的色彩和氛围,那就是“辉煌”。
红色渐退,旭日升腾,在美丽的黄海之滨
[例文评点]
这是一篇描绘海上日出的美文。美点之一是文中语言的魅力。文章以拟人的手法写大海,用“甜梦”、“呓语”形容大海的恬静和神秘;文章还运用了生动贴切的比喻句,如“缥缈的歌声”、“火红的信念”等,言近而旨远,不仅给人形象的美感,还给人无限联想。美点之二在于作者独特的感觉。作者面对神秘莫测的大海和火红的朝阳,感受到的不仅有辉煌,更有火红的信念,新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