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2020-06-14 16:21:04)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抓住语文课的基本特点组织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小学语文又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因此,怎样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成了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及其解读,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为:语文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读悟能力、语言实践能力;结合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灵活的教育策略。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教法上必须坚持启发式、讨论式;学法上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即:备注、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育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多元体会,把教学与课堂内外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广泛应用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有效拓展。
四、语文教学“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语的过程中进行”,要重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内涵丰富,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我的这点体会实在太肤浅。为了在新的理念下不断提高我的语文教学效率,我将继续反复加强研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