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2020-06-14 16:21:04)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在家读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向我们山区学校,学生回去没有家长的督促,很多学生就回去的作业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四是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抓住语文课的基本特点组织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小学语文又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因此,怎样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成了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及其解读,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为:语文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读悟能力、语言实践能力;结合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灵活的教育策略。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教法上必须坚持启发式、讨论式;学法上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即:备注、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育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多元体会,把教学与课堂内外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广泛应用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有效拓展。

四、语文教学“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语的过程中进行”,要重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内涵丰富,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我的这点体会实在太肤浅。为了在新的理念下不断提高我的语文教学效率,我将继续反复加强研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