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世界》教学设计经验介绍
(2011-03-27 15:55:23)
标签:
教育 |
《天津与世界》教学设计经验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和大家一起交流,我非常高兴,汇报中肯定有所不足,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上学期,我作了一节《天津与世界》录像课——《家乡的特色街》,现从课题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实施、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向领导老师们进行汇报交流。
一、课题的选择。
《天津与世界》四年级上册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天津人民革命史(两个单元)、文化经济、体育发展和对外开放。而这些都不是与家乡所在区域——静海关系密切的相关内容。这样作课选题就有了一定困难。通读教学参考,发现其中对《家乡的特色街》一课教材分析透彻,教学建议具体,参考资料齐全,为教学提供了全面而详实的资料。又通过对全班44名学生的调查,对古文化街、鼓楼商业街有所了解的占三分之一,因此,我决定选择《家乡的特色街》一课作为参赛课。这一课是在学生了解天津过去的商业发展以后,了解现在的商业状况。它以古文化街、鼓楼商业街的特色为主,兼以介绍南市食品街、天津科贸街,图文并茂,巧妙地把“经济特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结合起来,展示了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参考书》中关于《家乡的特色街》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了解古文化街、鼓楼商业街等天津比较有名的商业街的特色。
2、发现自己家乡所在区域的特色街区,为自己家乡的建设发展而自豪。
3、通过总结“特色”,初步领悟透过现象概括事物本质的方法。
面对这些教学目标,我做了三方面的思考:一是根据繁多的课文内容(6页、23幅图片)、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限以及静海特色街的具体情况,我决定把教学目标中的“发现自己家乡所在区域的特色街区”做为课外延伸部分,不做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是反复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分析学情,认为原目标中“初步领悟透过现象概括事物本质的方法”,有些抽象,不易操作。如果在学生了解了古文化街的图文资料后,说说这些图片后面暗含着的事物本质,学生很茫然,不知从何处思考,课堂上必然会出现“冷场现象”,因此,我用“初步领悟从建筑风格或文化品位或商业布局等方面介绍特色街区的方法”来代替这一目标。三是我认为原目标中的“了解”、“总结” 、“领悟”作为过程和方法提出比较单一。总上考虑,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阅读教材、相关资料,了解古文化街、鼓楼商业街等天津比较有名的商业街的特色,通过有顺序的分类交流、联想,初步领悟从建筑风格或文化品位或商业布局等方面介绍特色街区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过程、整理演示图文资料、倾听共享相关信息,了解其它街区的特色,巩固介绍特色街的方法,同时感受家乡建设的巨大成就。
这一教学目标中“了解古文化街、鼓楼商业街等天津比较有名的商业街的特色;初步懂得从建筑风格或文化品位或商业布局等方面介绍特色街区的方法;了解其它街区的特色”是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设计的。“阅读、有顺序的分类交流、联想、领悟、合作探究、整理演示、倾听共享、巩固、感受”是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设计的。“感受家乡建设的巨大成就”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设计的。
三、教学的实施。
我本着“领悟——巩固——运用”的思路,将《家乡的特色街》一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流程:“设境导入——启发诱导——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拓展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
第一、设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前播放学生音乐课上学会的歌曲《天津美、海河美》第一段。目的是从兴趣入手,调动爱家乡的情绪,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设问“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特色街区?”把全班思维集中到特色街区这一重点上来,明确教学目标。
第二、启发诱导。
这一流程重点引导学生梳理古文化街材料,初步懂得介绍特色街的方法分为四步。1、明确位置;2、了解建筑风格;3、领悟文化品位;4、感悟商业布局。
新课标提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有创意地探究问题”。因此,在设计第二步“了解建筑风格”时,先让学生观察课件“玉皇阁图”,通过设问“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建筑使我们联想起哪部电视剧?这些电视剧反映了哪个朝代的历史故事?”这样学生可从多角度观察、思考、联想,热情参与。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这种建筑在风格上属于仿古建筑。”学生恍然大悟。再观察“南、北街牌楼图”、“彩绘图”。交流课外资料,学生领悟了古文化街在建筑风格上仿古的特点。这样生生互动,培养了概括、领悟能力。
这时,学生已从彩绘的内容中感悟到古代灿烂的文化,根据 “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共同探究学习问题” 的理念,在第三步“领悟文化品位”时,引导学生回忆天后娘娘的传说故事,畅谈去古文化街的所见所闻,教师适时演示课件“天后宫图”、“严复图象”和“《天演论》石刻图”,引导学生阅读书上文字,交流课外资料,使学生昔日印象与眼前所见融为一体,贴近生活,贴近感情。体会海河文化、漕运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这样学生沉浸在昔日的情感中,体会真切,感受具体,真心称赞古文化街高雅的文化品位。
接着,教师出示课件 “四季购物图”,自然进入第四步“感悟商业布局”。通过观察、思考“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季节?这些游客分别被什么所吸引?”学生感悟到商业特色及家乡的繁荣,爱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最后师生展示从古文化街买来的商品,这样师生互动,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增进课本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通过以上引导,学生已从建筑风格、文化品位、商业布局三方面理清了古文化街的资料,了解了介绍特色街的方法。而后教师补充古文化街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的信息,以情绪感染学生,共同为家乡的建设发展而自豪。
学生在“启发诱导”中已经知道了介绍特色街的方法,已有能力进行合作探究。因此本程序遵循“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的理念,让各组查看课前搜集的资料,确定介绍内容(是介绍鼓楼商业街还是其他街区),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整理资料。孩子们运用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设计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体现了自主性。
第四、交流共享。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作品后,急于向大家介绍,教师及时抓住这种心理及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通过各组组长利用实物投影介绍作品,其他同学观察倾听,而后补充板书,这样,全班学生共享信息,扩大了知识的覆盖面。
第五、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以上环节中对教材内容已有了了解,再通过交流、张贴课前搜集到的课本之外的其他特色街的图文资料,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培养了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此时,学生耳闻目睹了天津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到家乡的繁荣,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再引导“作为一个天津人,你想对家乡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抒发爱家乡的感情。然后再把歌曲《天津美、海河美》听完,爱家乡情感得到升华。
课后调查表的形式布置作业,调查静海的特色街。体现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四、板书的设计。
整个板书以松树造型呈现,“家乡的特色街”为粗壮的树干,古文化街的图文资料为第一层内容,并相机出示“仿古建筑”、“品位高雅”、“布局独特”,明确古文化街的特色以及介绍特色街区的方法;鼓楼商业街、南市食品街和天津科贸街的图文资料为第二、三层内容,课外特色街为第四层内容,体现自主性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总结时在树形上层两侧板书“热爱”、“建设”,突出情感目标。这种设计,既取“家乡就像松树,永远不怕严寒,永远年轻,永远茂盛”之意。又比较新颖,内容集中,体现教学目标,重难点。
五、教学反思。
1、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3、教师要反复修改教学环节,使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教师要善于把握“度”,引导探究,适当延伸,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