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馨心理咨询中心内部专业培训之第201讲
(2013-07-20 10:46:29)
标签:
365单位两个人同辈言行文化 |
分类: 康馨日记 |
首先,顾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亲密关系的概念:狭义的亲密关系主要指两性之间、夫妻之间的关系;广义的亲密关系则指在内心世界与另一个有心灵联结的人的关系。用精神分析解读亲密关系主要是从潜意识的层面来解析亲密关系。顾老师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的,其对子女早期的影响早已如存储硬盘一样深深的刻印在了子女的脑海里,如父母的拥抱等等,虽然我们自己认为已经忘记了,但实际上它并没有消失,而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在适当的时刻它们会被重新唤起。
然后,顾老师用家庭中父、母、孩子三者组成的三角图形形象的为我们讲述了在家庭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关系模式。第一种是等边三角形,这是最好的家庭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同时同等的获得父母的爱。弗洛伊德曾说过,自幼充分享受母亲之爱的人,一生充满自信;还有心理学家补充说,自幼充分享受父亲之爱的人,一生充满力量和勇气。所以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是自信的、是充满勇气和力量的;第二种是钝角三角形,这种家庭模式往往是子女与父母中的一方关系比较近,而与另一方关系相对较远,例如:女儿与父亲的关系较近,此时父亲的心理行为都会对女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女儿长大后会找与父亲相似的人结婚;儿子与母亲较近,则母亲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儿子,将来儿子会找与母亲相似的配偶,这是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第三种是等腰三角形,这种家庭模式是父母关系近,而与孩子的距离都较远,这虽然能使孩子变得独立,但这也会使孩子感觉到与家庭是疏离的,而不是温暖的,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或者很听话、或者很暴躁。
顾老师还给我们分析了另一种特殊的家庭模式——子女在早期(18岁以前)丧失父母中的一方,包括父母中的一方去世,远离家庭,或者父母离异等情况。如果是父亲早年丧失,儿子和母亲在一起,或者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或者形成异常暴躁的危险性格;如果是母亲早年丧失,女儿与父亲在一起,则会形成女人的外表、强硬的内心;儿子与父亲在一起,则可能形成敏感多疑的性格。
在这节课中,我们还知道了,孩子的三个反抗期:幼儿期、青春期,和成年期。如果孩子在幼儿期和青春期都是很听话的孩子,则其在成年期的择业和婚姻上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因为反抗意味着一个人的长大,意味着其自我开始独立。在家庭关系中,父母要注意做好孩子脱离家庭而独立的准备,要放手让孩子长大,健康的亲密关系是让对方产生依恋而不是依赖。
最后,顾老师由子女早期家庭关系模式出发,给我们分析了其对子女成年后与领导、与恋人、与同辈人的关系的影响。顾老师说,成年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模式实际上是对我们早期与父母之间模式的强迫性重复。
领导意味着权威、秩序,与领导的关系实际上是与家庭中权威关系模式的重复,例如:经常与领导争吵的人,则可以推测出其在家庭中与权威的关系模式。
对与恋人关系的影响,则是子女早期对父母的印象在他人身上的投射,例如:如果其父母是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则他长大后也会尊重和相信自己的恋人;如果父母离婚,其中一方经常说另一方的坏话,则在他长大后,就很难相信婚姻是完美的,等等。所以,其实结婚的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是两个人及两个人印象中形成的父母形象。
与同辈关系的影响,我们在同辈中对竞争的认识,对成功的认识,对友谊的认识等等,都是深受早期父母影响的。例如一个人对成功的认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对成功都是喜悦的,有的人觉着成功给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失败反而能使他轻松。
顾老师最后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