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内核:三才之道
(2020-07-12 07:07:21)传统文化的内核:三才之道
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学传统文化需明晰三才一贯之道。一生二,二生三,三才一贯之道,始终以一来观之方可,一乃体,为本,万不离体,用不离本,此为正。
三才之内涵,从字本身与其内在结构来阐述,或可接近其内核。
三者,天人地或天地人也。
才者,才,草木之初也。从丨,上贯一,将生枝叶。
三才便是“王”。
从王字可以反观三才之意。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天主动,地主静,人是动静结合。在动静中,动不易把握,静比动而言容易把握。天不易合,地易些,故说天人合一。
东方文化关注的是天,西方文化关注的是地,东方文化基本都在研究讨论和天的关系,注重整体。西方文化在研究讨论和地的关系,更注重局部。
三才结构,把天放在最上面,其次是地。然后在天地之间,加个人。
天、 地、人为宇宙生成之序,天、人、地为宇宙构成之序,一为先天,一为后天,先后天合一,构成一个完美的宇宙大序。三才在阴阳交媾之后产生,阴阳在太极运动之后产生,三才之中,天为阳,地为阴,人为阴阳交媾。天地交媾,即是阴阳和合,和合之后生成了人,便有天、人、地之排列,如以有形世界观之,则天为天道,天之太极为斗柄,周天七政四余,二十八宿列其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用,众问拱斗,日月合朔,乃天之所主;人为人道,阴阳交媾,自然万物,性命各分;地为地道,山川河海,各安其位,二十四山向,七十二龙神,各循其规,品物咸亨。
本是人去合天,天在前,人在后,只是古文用法,突出天之尊贵,比如君臣之交,而不说臣君之交。其实,是君去交臣,还是臣去交君呢?按照常理,应该是臣去交君的。这是人位之序。人位之序多颠倒错乱。故老子说,道者反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