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第十课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2015-10-16 20:54:29)分类: 儒家经典 |
幼学琼林·第十课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主讲:闲云老叟
整理:吉祥
大家好,我们课前先做一个小游戏,猜个谜语,内容是和今天内容有关。猜出来以后要讲明原因。
“阿香推车石燕飞”——打一成语
“阿香推车夜半来”——打一人名
学生:雷,师父是雷震子吗?
学生:雷雨交加
学生:雷厉风行
学生:作风大胆,行驶果断
“阿香推车半夜来”,这是半夜打雷,半夜为子时,所以为“雷震子”。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今天我们讲这一句话。
原文:“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句释:雷部跑的极速的神仙叫律令,雷部负责推车的女子叫阿香。
引申知识:雷部。
雷部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所掌管。关于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记载,《重修纬书集成·春秋合诚图》说:“轩辕,主雷雨之神也。”此为黄帝说。《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立都雷霆玉经》说:以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声普化天尊,专制九霄三十六天,执掌雷霆之政,称作“神霄真王”《封神演义》中说,闻仲死后为雷神,这是文艺笔法了。
黄帝、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这是比较正统的说法。
雷部分一府两院三司,一府即是神霄玉清府,简称神雷玉府。两院即是玉枢五雷院和北极驱邪院。三司即是万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其间北极驱邪院和雷霆都司又属北极紫薇大帝管辖,故有"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之说。
律令是指道教称迅速善走的神。
唐代李匡乂。乂这个字念:yì,本义为"右手",引申为"动手"。本义为动手做事。以手操弄。引申义为治理、安定之意。
唐代李匡乂《资暇集》卷中说:“ 律令是雷边捷鬼,学者岂不知之?此鬼善走,与雷相疾速,故云如此鬼之疾走也。”
律令与雷的速度差不多。
阿香:为推雷车的女神。
《搜神后记》中的一个故事,我们先看一下。
原文如下: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从两人行。未至村,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望见周过,谓曰:“日已向暮,前村尚远。临贺讵得至?“周便求寄宿。此女为燃火作食。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向晓,女还。周既上马,看昨所宿处,止见一新冢,冢口有马尿及余草。周甚惊惋。后五年,果作临贺太守。
其中有几个关键的词,和大家一下学习下。
永和”是指345年-356年,是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2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一句“永和九年”。
根据年代,我们可以得知永和九年是公元哪一年?即345+9=354年
义兴大家知道是哪里吗?群里有江苏的吧,义兴就是现在的宜兴。义兴改成宜兴来自于避讳。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为宜兴的。
什么叫避讳?
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临贺讵得至,临贺为地名。
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故城包括旧县肚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古城、河东古城等四个城址、六大古暮群、寺庙二座及宋代营盘一处,内存有大量富于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包括寺庙、祠堂、捕厅、衙门、义仓、会馆、文庙、石板街道、古井、民居、码头及水门等。故城历史脉络清楚,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是广西已发现的西汉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
讵得,是一个反问语气词。岂能;怎能,
一更中,这个词,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了
更的读音问题:“更”这个字,古人读作jing音。“更(jing)者,惊(jing)也。”意思是说,夜里打更,一则报时,二则提醒人们保持警惕。
现在古音的读法已经消失,读成gēng
更: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古人将一夜分为五个时辰,每个时辰为一更,折合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天为戌时,即19点到21点。二更天为亥时,即21点到23点。三更天为子时,即23点到凌晨1点。四更天为丑时,即1点到3点。五更天为寅时,即3点到5点。古代夜间击鼓报时,所以“鼓”也成了
一更就是戌时,即晚上7点到9点,那么一更中,就是指这个时辰的中,即晚上8点左右。
有个词叫三更半夜,三更是指什么时间啊?
大家说说。
学生:子時
三更,是子时,即晚上11点到第二天的凌晨一点,这个时间段。这个时候,正是半夜。所以三更半夜连用。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五更是寅时,早上3点到5点,正是鸡鸣之时。
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从两人行。未至村,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望见周过,谓曰:“日已向暮,前村尚远。临贺讵得至?“周便求寄宿。此女为燃火作食。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向晓,女还。周既上马,看昨所宿处,止见一新冢,冢口有马尿及余草。周甚惊惋。后五年,果作临贺太守。
这段话,大意跟大家梳理一下。永和年间,有个姓周的义兴人。离开都城,骑着马,还有两个人一起出行。还没有到村子的时候,天已经傍晚了。道路旁有个崭新的茅草小屋子。一个女子,年纪16、17岁上下,长得很端正。衣服很新,很干净。看过周过了,就对他说,
天已经晚了,前面多村子还有一段距离,临贺怎么能到呢?
此处,为行文伏笔,也暗示此女非常人也。事前并不知去往何处,而说此句,知其未为神人。周求宿。此女点火做饭。接近晚上8点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个小孩召唤阿香。
女子答应了。不久说,天尊让我去推车了。女子于是就来告辞。说今晚有工作要去做。半夜果然下起大雨。
快要天亮了,女子才回来。周上马之后,看昨晚寄宿之处,只看到一座新坟地。坟地的口还有马尿和一些剩下的草,周很惊讶和惋惜,过了五年之后,周果然做了临贺的太守。
大意如此。其中有一处和大家讨论一下。周离开的时候,看到新坟等一些场景之后,为何惊惋?
学生:想知道更多,没有来得及
学生:惊讶因为昨晚借宿茅屋。结果醒来却是新坟
对,惋惜呢?
学生:阿香才死?见到神仙没有把握机会?
惋惜自己眼拙,遇到神仙却不知。文章中周有好几次眼拙。第一次,阿香之语。第二次小儿呼唤阿香。第三次,阿香出门。并说,推雷车之事,竟然全然不知,天亮看到坟地之后,方知,
学生:为什么醒来不是荒郊野外而是坟地呢?
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也许阿香就住在这里吧。
有首诗:久旱祷雨罗仙有应使君再赋索和里面,就提到了这个故事,程公许写的。
未饶风伯怒吹云,且为仙翁荐宝熏。
光夺钟山耕父室,令传古道阿香坟。
流膏泫泫沟塍溢,喜气酣酣麴蘖醺。
太守同忧亦同乐,兵厨作沥不难分。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