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五德之仁篇——仁字形说解
(2010-12-02 18:32:41)
标签:
gb2312楷体仁德孔圣人儒学杂谈 |
分类: 儒家经典 |
儒学五德之仁篇
“仁”字形说解
近读儒学经典,有所感悟,不揣己陋,瞎说一二,供大家一笑,呵呵。
中华汉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蕴含甚深哲理。今后学从仁之字形试说一二,供各位一笑。
仁字,由人+二构成,依次解读,可有三个角度。
其一、二人为仁。
人可分我与他,当然这个他是包括了我之外的所有,并非语法中的第三者。那么“二”当是我他了,至于我在上,还是他在上,圣人并未言明,后学揣摩,当上为他,下为己,便是说,一个人心中有他,且把自己放低,把他放在自己之上,这就是仁,这种能把他人、他事、他物放在自己心上,而唯独没有自己,是什么,就是爱吧。
孔圣人对仁做了解释,“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用一个字来表述就是恕,恕就是己心如彼心,彼心入己心。
其二、仁是我之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人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也生活在精神的世界,因此而分出内在、外在的我,就像任何一个物体都含有好坏、善恶等对立的属性一样。
一个具有仁心的人,一定是内在的我与外在的我相统一,就好像两仪一样,要将两仪归到太极,则成湛然一体,心外无物,便可自如来去。
如何统一两我,就是剥离自己的私心、私欲,以达到真爱存心的湛然境地。
其三、仁为天人地三才之道。
仁之二,上为天,下为地,人为人。人与天地和谐相处,敬天爱地,与人为善,祥和之气便会充沛宇宙之中。这是一种大爱。
三才之道乃人生、社会、宇宙之大道,一个人的心与天地一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可以获得宇宙之间的精华,方可称之为贤人、圣人。
仁对应五行中的木,木具仁德,木为什么具有仁德呢?呵呵,后学以后再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