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阿坝的日子(七)水之草原

(2009-09-11 09:38:26)
标签:

2009

阿坝

红原

月亮湾

分类: 旅行2009

    7月2日,轻柔的薄雾缭绕着山岭,身后已望不见被高原小城马尔康。揣着满满的情谊挥别好客的朋友,我们和木讷一路北上奔向心仪已久的茫茫草原。

 

在阿坝的日子(七)水之草原

 

      翻过海拔4345米的被地质学家称为“长江黄河分水岭”的查针梁子,美丽的草原画卷般缓缓铺展在我的眼前。“红原-若尔盖大草原”包括了热尔大坝、松潘草原和红原草原。方圆100多公里的草原被统称为“若尔盖湿地”。

    知道若尔盖是小时候学过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历史,关注若尔盖是《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评选“最美中国”时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草原第一名,了解若尔盖是驴友们一篇篇溢满赞美的旅行记录,此刻,我正踏上这片神秘美丽的原野,试图亲近她读懂她的神韵。

    进入红原草原以缓坡的形式出现期间分布了片片草场。翻过缓坡眼前忽现一湾河水恰似一道弯月,这就是美丽的“月亮湾”了。登上山梁极目远望月亮湾如同素练飘落,漫野的牛羊如繁星点点与百花呼应。

 

 在阿坝的日子(七)水之草原

 

在阿坝的日子(七)水之草原

  

 在阿坝的日子(七)水之草原

 

   在阿坝的日子(七)水之草原

 

   在红原瓦切乡的鱼庄品尝了闻名遐迩的“黄河鱼”,其实在藏区,草原上的极其穷苦的人家在孩子去世后会进行水葬(放心,现在已没有水葬了),所以当地人的宗教习俗不吃水里的鱼,认为那是神灵的化身。现追求口腹享受的现代人凡是的美味均不放过,因为在高寒地带生长的鱼类刺少肉鲜,一时间成为高档餐桌上的一道招牌菜,正宗的黄河鱼被鱼贩运出草原,上游的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一些杂鱼被冠上了“正宗”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不能不说有点滑稽和悲哀。

    在瓦切还有一道风俗可以观赏,那就是为逝者祈福的经幡林。经幡在藏区是一种图腾,藏人在布麻织物上誊写经文,安插在山巅、路口、河边,其目的就是以自然之力,比如风,经幡随风飘动翻腾如人们在口中诵经,自然之风能日夜不停祈祷着平安吉祥。在藏区,经幡布置的形式不一,有的一杆一幡或独立或成片。

    瓦切的经幡有着为数不多的形状,它们呈金字塔型,远远望去像一座座用经幡围起来的帐篷。瓦切的经幡林就在路边,场面浩大,蔚为壮观。现今的当地牧民们也有了商业头脑,在路边设一简易亭开始售票,40元/人。当然,这不失为一项举措,即保护了经幡林又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在阿坝的日子(七)水之草原

 

在阿坝的日子(七)水之草原

 

在阿坝的日子(七)水之草原

 

在阿坝的日子(七)水之草原

   

    征得售票大爷同意(也可能没有同意们因为我听不懂他的话),我便跳进路口的一座经幡塔中,抓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上车,因为天色将晚我们还要赶往若尔盖唐克乡目睹九曲黄河第一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