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采——记吕君忾先生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经典教育 |
附:吕老在2018年(第八届)全国私塾联合年会暨中华传统教育智慧研讨会分享之摘要:
冬月初三,众之所望吕老君忾先生至,咸立侍,掌声经久,吕老语复坐乃坐。吕老谦谦,不云高远,但言己之塾路而已,实则大道纵横,提纲挈领,如拨云雾。其述要略如下:
一、昔读塾者皆七十后,存百人而已,今见此聚,觉后继有人,极为畅怀。
二、三岁余盖父之启发,早茶绕途以观塾之自由自在、寓教于乐而欲之,入塾,先生发一笔、墨、书、描红本,四岁执笔,凡行皆有的,然不明言,学则用之终生。
三、塾班五十余人,以习之初、中、老三序分其列,读书之声极小,故不互扰。所教一对一,师多点差、优之至者,甚静。午前读书,午后游戏,若天晴好则郊游于野。
四、塾之教灵动,自主就学,强之无益也。
五、首练书,描红、小楷,必工必准。一音一字一义,由字而词,多义则固。
六、《孝经》之首章为要,孝之始爱己,读书选节,全背无益。曰事君,服于社会,顺明君。曰事亲,有度,掌原则。曰立身,最为重,无条件,修身立命,立心立德立品。
七、《弟子规》可学,总序即可,服之于国以达利之至。节书由师。
八、《三字经》未为重也,千年之史不可强加于孩提。
九、《千字文》不以文称,当为《千字句》方符其实,可学,然师需节之。
十、绘本无益,然逐利使然,当环保也。
十一、张目世界,当辨之,典籍于今难以全承。
十二、古人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称为道者诗、书、画,必学也。琴、棋为艺,余三者传统耳。琴为古琴,有法度,极高雅也。棋为围棋,锻思有致、攻防有智,若握雄兵百万,高手半子之争而已。酒充于俗,茶则“引领春风入万家”,插花、爱花皆可而与人相通,花语也。道艺可攻一而兼其他。另有九雅之烟,非烟草也,乃香,冉冉出檀,入馨兰之室,文人雅趣也。
十三、汉字方块,中国独具,简而丰,备情寓感,以身之五官送密码,如目之五色、耳之五声、舌之五味、肤之诸感,惟吟诵可破码,以生共鸣,唐宋词浸淫其中。古之人字识达万,书荷其载。
十四、《声律启蒙》为第一书。何也?其一:识字多于《三百千弟》,由字而词,生结构,富乐韵,律动存矣。其二:字分平仄,格律生矣。其三:融道之阴阳、释之色空、儒之中庸于一,高深语者。其四:三十韵部分门别类,有韵律,而《诗韵》万余字,过矣,寻常字则可,此即是也。其五:多典达千余,蕴史、人、言、性,其丰,童之好也。其六:后两句尤重,当学理情节而成字。其七:词汇极丰,字经古人之把玩,业出神入化矣。三月写联,六月成诗,其不待乎?
十五、中国诗词文字无语法。成其感性,非理性,感、理风马牛不相及也。众皆可诗,然成诗人则非常人也。
十六、《幼学琼林》可为课外之选,无须全读,然典在、韵在,亦可提速于脑,学之重在开脑,勿趋岔路。
十七、《古文观止》当学,藉《辞源》以攻《聊斋》,期年而已。
十八、《论语》为治人之书,师可摘章予生学。
十九、塾业之务为何?曰教如何读书,母语吟诵。曰读好书。曰令汝读何书。先生自入塾,书、读未曾须臾离也。行文多用文言。
先生历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大学、广州大学、文化大学等教授。
先生在家设分春馆授徒,其门人数十人已成为教授、编辑、诗书画等名家。
先生著有《分春馆词》、《朱庸斋书法集》,门人辑录遗著编就《分春馆词话》,数次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