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随笔

(2017-05-10 14:51:01)

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随笔

为丰富离休干部的晚年生活,苏州市文广新局机关离休党支部于201759日组织了一次参观苏州名人馆和苏州丝绸博物馆的活动。作为支部书记,我和同志们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在苏州丝绸博物馆时,我不但和同志们一起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馆,还回忆起苏州丝绸博物馆创建时的一些情况。

(一)

苏州丝绸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丝绸博物馆,是由丝绸文物专家、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钱小萍同志竭尽心力创办起来的。苏州北寺塔对面的苏州丝绸博物馆虽然建于1991年,但它的筹备工作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苏州丝绸博物馆筹备期间,曾配合198610月份的苏州建城2500年纪念活动,举办了“苏州古今丝绸陈列”。由苏州市档案局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1987年《苏州年鉴》记载:“苏州誉称丝绸之府。在纪念苏州建城2500年的日子里,苏州丝绸博物馆筹建处于1986101日起在北寺塔藏经楼及观音殿举办了‘苏州古今丝绸陈列’。陈列分古代、现代两个展馆,占地78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现代实物、复制品、图版、照片、图表、绘画、模型、仿古丝织机、工艺品及书籍等760余件,包括出土文物、传统丝织物、现代丝织物、丝绸服装、丝织文物拓片、丝织传统机械设备及工器具、丝绸历史工艺品、文献资料等九类。……陈列期历时60天,参观者近20万人次。”在北寺塔内的陈列结束后,又借用桃花坞的唐寅祠举办了多年的临时陈列并对外开放,直到1991年人民路的馆址建成后,才迁至现在的馆址对外开放。

我是苏州建城2500年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又是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管会副主任,并应聘担任过苏州丝绸博物馆的顾问,所以了解丝绸博物馆筹备工作的一些情况,参加过“苏州古今丝绸陈列”的开幕活动。一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回忆当年不胜感慨:时间过得是多么快啊!

http://s14/mw690/001uh1gazy7aXKXFhy5ed&690

                                 (二)

到丝绸博物馆后,我们首先听取博物馆主要负责人简要介绍了博物馆的情况,然后由另一位负责人陪同参观了各个展馆。在听介绍时,我问钱小萍同志情况时,她告诉我,博物馆内有一个钱小萍工作室,她还经常来到博物馆。钱小萍也已是古稀老人,她仍关心丝绸事业,并继续在为丝绸科技贡献自己的力量,真值得我们学习。

苏州丝绸博物馆原由市丝绸公司领导,现归属苏州市文广新局。丝绸博物馆设历史馆、现代馆、少儿科普馆、桑梓馆和丝织机械陈列室等展区,其中历史馆分为古代厅、蚕桑居、织染坊、贡织院、民国街、非遗厅六个部分。在博物馆众多展厅中,既有丝绸文物的静态陈列,又有种桑养蚕的动态展示,既有传统丝织技艺的操作表演,又有现代多媒体的音像演示。我们除少儿科普馆外,到所有展厅内参观了一遍。在蚕桑居内,我们和几位外国朋友一起参观了养蚕现场。在丝绸机械室内,我们参观了传统的织锦表演。感受到丝绸博物馆十分值得一看。

http://s13/mw690/001uh1gazy7aXKZYBdibc&690
听取介绍
http://s3/mw690/001uh1gazy7aXL0nu7w72&690
桑蚕居内
http://s7/mw690/001uh1gazy7aXL0OjtQd6&690
传统织机

(三)

丝绸博物馆现代馆内,正在举办一个“瑞庆祯祥——清代织锦珍品巡展”。这个展览是由苏州丝绸博物馆和台北历史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出了台北博物馆珍藏的清代织锦珍品52件,展出时间从39日起到520日结束。这批珍品原收藏在河南博物馆,是中国的重要历史文物。1937年全民抗战爆发后,这批文物先后运到抗战大后方的重庆等地,1949年移到台湾,1956年被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这批文物于2016年岁末在河南省博物馆举办的“衣锦荣归——清代织锦特展”中亮相,20173月移到苏州展出。在苏州看到这批文物,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现在,我们祖国有很多文物精品,都分散在海峡两岸的博物馆中收藏,由两岸有关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确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http://s5/mw690/001uh1gazy7aXL3JgFuf4&690

http://s16/mw690/001uh1gazy7aXL47JGTf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