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的编制谁说了算?

(2015-09-16 19:45:09)
标签:

教师编制

师生比

教育杂谈

分类: 评论教育思考教育

 

http://t01.pic.sogou.com/b58c401801bf6103-6cc12ef526a3f37b-8d289e8b258479584926c595a394edfe.jpg

据媒体近日报道,从7月起,深圳的多家中小学校已经以合同期满不续约的方式,陆续辞退了数百名拥有合法教师资格的临聘教师,大量本来就在收入上受到差别对待的临聘教师,就此失去工作,离开他们热爱的三尺讲坛。真正迫使学校不得不将这些教师辞退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深圳市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中的一条规定:各学校临聘教师比例不得超过事业编制教师的15%20%。在编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条规定于是成为各校临聘教师所必须遭遇的“逐客令”。(《人民网 2015-09-16

围绕这个事件,近日掀起了不小的议论,那么,到底学校该怎样配置教职工比例呢?对此,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学校类别  教职工与学生比例
城市高中     1
12.5
县城高中     113
农村高中     113.5
城市初中     113.5
县城初中     116
农村高中     118
城市小学     119
县城小学     121
农村小学     123

显然,在学校配置教职工数量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早已清楚的进行了规定,而今确实存在教师配备上的参差不齐。就笔者了解,不少农村学校尤其偏远学校教师有的严重不足,有的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有的则年近60一直坚持在讲坛,一旦哪个老师有病请假,连替补的都没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有的城镇学校教师严重超编,有的甚至超编数量很大,例如,同在一个县,一个偏远学校的小学,学生有213人,应该配备教职工约10人,而该校只有8名教职工;在县城里面,一个小学有1208名学生,按比例可配置教职工58名,而实际该校有82名教职工,反差极大。

教师管理严重滞后是制约教育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就县级水平来说,教师缺乏流动性是制约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教师的聘任机制其实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师人事管理方面存在“三能三不”现象,也就是能进不能出(进城工作不能调出城里),能高不能低(能在高一级学校不能调到低一级学校,例如不能从高中调到初中或小学教书),能守不能动(在一个好的学校即便没有教学任务则去干教辅工作也不能调到亟需的学校)。这种僵化的教育人事管理导致优质学校越来越优,人浮于事的现象不足为奇,而偏远薄弱的学校则越来越弱,教师越来越紧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师配置应该遵守规定,暑假期间,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学校学生数进行教师编制配置,让教师在校际之间流动起来,这样对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工作热情和均衡化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项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