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污染环境保护中毒制度农村 |
分类: 时事评论热点透视 |
http://y3.ifengimg.com/a/2015_03/d2a7f859a7d5587.jpg
http://y1.ifengimg.com/a/2015_03/00552f44ced4f5d.jpg
广西大新县五山乡三合村常屯,一座建于1954年的国营中型铅锌矿曾为这个中越边境的小村带来繁华。50年后,该矿矿藏耗尽,破产关闭。繁华逝去,村民不断被发现骨痛者。2001年,村民与矿上的一纸诉讼揭开深埋土壤半个多世纪的秘密——在40余年的开采过程中,该矿排污渠的废水漫灌耕地,令稻谷含镉超标11.3倍。(《凤凰网》15年1月14日)
文中报道,2000年至今,三合村村民黄贵强被一种“怪病”纠缠而丧失劳动能力:手脚关节处肿胀、剧痛不已,发病时周身麻且疼不能动弹。如今,他的双手从手腕到手背上凸出大大小小的疙瘩,手掌变形无法正常握合,吃饭都很困难。2001年3月他做了一次尿镉检测,结果为严重超标。一张张画面令人心痛,一个个病人让人揪心。
镉对人体有很大危害,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自来水或地表水,食用受镉污染的水进行灌溉的农物作(特别是稻谷),会致使镉在体内蓄积,造成肾损伤,进而导致骨软化症,周身疼痛,称为“痛痛病”。此外,慢性镉中毒对人体生育能力也有所影响,它会严重损伤Y因子,使出生的婴儿多为女性。
中毒的村庄,被污染的田地,被病痛折磨的病人给我们再一次敲响怎样的警钟?
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协调推进。彻底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确实做到“既要经济腾飞,又要青山绿水”,任何一个企业的建设和引进,必须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把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决不能以污染换取利益、换取经济的粗放式发展。
加大环保制度的制定完善和落实。环境保护在城市文明基本建立完善了有关制度,落实上也取得了较为明显效果,但是,文明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先天不足,对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关于农村工业废水污染的制度,使法律体系更加健全,有法可依,严防工业废水的污染向农村蔓延扩散。
企业自行治污模式亟待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采用的是企业自行治污的模式,即企业自行购建污水处理设施、配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设施运营和维护。但是因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复杂,需要专业化的运营管理,这种模式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减少治污投资,不少比例的企业污水乱排乱放,带来了很大污染。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说:“我国对于工业废水的治理早在10多年前就已起步,很多工业企业都设立了废水处理的设施,有数据表明建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达标比例超过95%。但是,实际上,很多废水处理设施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有些甚至处于停滞状态,个别设施只为应付检查,检查了,就运行一下,平时就直接排放或混入市政生活污水处理。虽然我国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但是在实际中,无证排污、偷排和超标排放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部分地区还相当严重。”“可以说,我国工业废水的治理走过一个误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废水的运营服务体制不健全,部分监管不到位。”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杜绝工业废水乱排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呼唤经济大发展,更呼吁环境的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