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实验课教学教师学校教育 |
分类: 评论教育思考教育 |
在自然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观察是获得科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因而在自然学科编排中,大都安排了数量不等的实验课,这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研究方法的重要课程。然而,据笔者了解,在不同类型、不同类别的学校中,实验课开设的并不理想,没有达到规定要求,大体上是,小学比初中开设的好,初中比高中开设的好,究其原因,有的老师嫌麻烦,有的老师认为实验课耽误时间,有的学校(尤其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器材药品缺乏,条件不具备,导致无法上实验课。
实验课有哪些作用呢?实验课与一般课堂相比,从形式到内容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增强学生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动天性,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等各种感官的配合下,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十分有利和必须的。通过精细观察、动手操作、大脑思考等,对有关知识印象更深,记忆更牢,了解更透彻。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小组合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精神,办事条理,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勤奋好学、认真规范、科学探究等优秀品质。
怎样才能不让实验课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呢?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实验课的督查、考核和指导。把实验课纳入对学校的考核内容,让实验经费单独列支,单独使用,确保专款专用,并开展实验技能比赛,充分调动学校开设实验课的积极性。二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大投资。保证实验室规范建设,保证仪器药品的满足,对于药品要及时补充和更换,对实验课进行专项调研和督查,确保按照规定要求上足上好实验课,切实发挥实验课对学生学习和情感价值观的培育作用。三是教师要提高对于实验课的认识,规范实验操作。认识是行动的前提,教师对实验课的高度认识、对学生的高度负责是开展好实验课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广大教师要规范实验操作,引导学生首先做好实验预习,搞清楚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仪器和药品有哪些?实验操作的难点和易错点在哪里?实验数据怎样记录?实验验证了什么原理?对实验数据怎么归纳总结规律等,做到有备无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跟紧,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适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对实验的拓宽和思考等。有些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受到阻碍,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气馁的情绪,这时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并给予鼓励完成实验,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最后要让学生规范求实地填写好实验报告,解答实验中有关的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成功发展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学生能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并能应用于生活,那么他们以后的学习就更加积极,兴趣就更加浓厚,所以学生的实验课不应该浅尝或忽略,应该更加重视,更加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