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为孩子“跑官”的深层解读

(2014-09-17 06:59:43)
标签:

育儿

教育杂谈

跑官

学生干部

分类: 评论教育思考教育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1/1B/1BED0EBA3AF8DF03981C2F83C7F5B138.jpg

 

 

开学两周了,大部分小学生已经开始适应新学期的生活。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让孩子在小学期间领跑,竟有不少家长找到班主任老师,费尽心机为娃谋个一官半职(《齐鲁晚报》14916日报道)

其实,关于家长为孩子“跑官”“要官”的问题近年来的确报道很多,令人不寒而粟。

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近来发现儿子情绪低落,原因是新学期班干换届时意外落选,而后该家长开始为孩子跑官,最终孩子才如愿当上副班长。(《郑州京翰教育》14319日报道)

新学期父母的比赛中,就有一项,为孩子“跑官”— 争取让孩子当上班级的小干部。2014312日南方都市报)

如今,不少烟台的中小学生在学校里非常热衷于当班干部,家长也忙于为孩子跑官要官,甚至有些班级出现全民皆官的怪现象。(《环球网》10420日报道)

江西来的一个家长对我说,准备让孩子大一当上班干部,大二当上校级学生干部,大三入党,大四考研,要求我们给予关照。近日,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赵金龙苦笑着说,新生军训尚未结束,就有家长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他,请求在孩子竞选学生会或班干部时给予帮助(10930日《武汉晨报》)

……

数年来,家长热衷为孩子“跑官”,且屡禁不止,其中反映了以下问题:

一是反映部分教师师德素养偏低。作为学生干部的选拔,班主任老师应该有其起码的标准,或者通过学生投票,或者通过学生竞选,或者因为学生在学习、劳动、热心服务同学、具有组织能力等方面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对良好班风的养成或对其他同学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方可任用为班干部。家长能够“跑官”,通过送礼、请吃等可以为孩子谋取“一官半职”,说明少数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师德修养太差的结果。如果教师不“卖官”,家长和学生一定不会“跑官”“买官”。

二是反映“官本位”思想在部分学生、家长心目中根深蒂固。由于数千年来中国是“官本位”思想浓厚的国家之一。学生及家长对当官情有独钟,有的孩子一旦在班里是“学生干部”,学生自身感到“光荣”,家长也感觉“有面子”,为了这种“虚荣心”家长为孩子“跑官”心切。

三是反映这部分家长“世俗”思维严重对于孩子为什么热衷于在班里“当官”,其中不乏家长平时教育灌输有关,也不乏一些家长是“官油子”,当官能够有好处,当官能够指挥他人,当官就能高人一截,因而在耳濡目染中让孩子对当官“有瘾”“有求”,如果这些家长当官也是因为“跑官”“要官”得来的官职,因而家长也就效法自己的办法,为孩子跑起官来了。

四是反映教师引导的失误。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当上班干部,让学生往这方面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舆论导向,这样才是教育的真谛。比如,当纪律委员的学生必定是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优秀的学生,自己上课交头接耳,课下像活猴子那样,怎么能有说服力来当纪律委员呢?当学习委员必须学习优秀,其他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学习委员能够帮助解答解决,一个学习成绩平平或者太差的学生怎么能够当学习委员呢?一旦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因为当不上班干部而让家长“跑官”了!

五是教师教育方法的欠缺。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想当班干的心理,不少学校设置了每周班长或者每日班长,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切身体验当班长。在学生中形成班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舆论和氛围,不能搞班干部“终身制”,既可以满足学生们当班长的心愿,又能让学生都得到锻炼。这样,也不会有学生缠着家长去给老师“跑官”“要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