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家长”的教育艺术

(2014-08-12 10:59:10)
标签:

教育

教育时评

家长

家校教育

分类: 评论教育思考教育

 

 

 

 

http://law.cyu.edu.cn/zxzx/xw/201308/W020130831595205876443.jpg

 

 

 

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教育的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难免会遇到突发性事件或必须家长配合方可解决的问题,这时,就会“请”家长到校,共同商榷,配合教育。“请”家长来校配合教育应当讲究艺术性、必要性、方法性和实效性,千万不要让家长有抵触情绪和烦感心理。

讲究“请”的必要性。家校联合方能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当今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配合教育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农村学生的家长和个体经营户等对于配合学校教育还略显欠缺。传统观点认为老师叫家长到学校,一般是孩子在学校惹事打架、违反学校纪律、成绩下降等问题。所以,老师不要动辄就叫家长,一般情况家长“请”不得,这个“杀手锏”要保留,万不得已方可使用,宁缺毋滥,可“请”可不“请”的千万不“请”。譬如学生在校打架伤了人,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必须“请”到校内共同解决。否则,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叫家长,因为学生的成绩波动就请家长,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教育成长,惹得家长烦感,乃至老师讨个没趣。

讲究“谈”的融洽性。对待家长,不论干部、老板、经理还是农村百姓,都要一视同仁,不卑不亢,一定不能厚此薄彼,戴有色眼镜刻意区别。让家长有一种亲信感、可信赖感和托付感。谈学生的事情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翻陈账,找旧账,更不能谈成了“告状”,谈成了对家长的抱怨和批评。要帮助家长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要告诉家长孩子的优点,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让谈话始终在和谐融洽中开展,真正达到“请”有“请”的收获,谈有谈的道理,这样,家长将来会不请自来,主动与老师沟通,主动了解孩子,主动教育孩子。

讲究向家长传授教育的方法性。孩子的问题,在某些程度上反映在家长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上。请家长,主要目的是形成合力教育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也是教育家长、警醒家长的重要时刻。有的家长热衷在家里“垒长城”、打扑克,家庭学习环境太差,老师就要提醒家长摈弃不良习惯,让孩子有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有的家长脾气暴躁,简单粗暴,动辄打骂孩子,教师就要告诉家长打骂孩子后果的严重性,这样不仅教育不了孩子,反而让孩子种下仇恨的种子,将来对家庭、对孩子个人乃至对社会都是十分不利的。对于溺爱孩子的家长,要讲清溺爱的危害,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严肃对待,在法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放松。

当然,除单独“请”家长方式外,通过电话沟通、召开家长会、使用“家校联系卡”等方式加强家校联合,请家长不要等有问题才请,教师要有对问题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提醒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不使问题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