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描写角度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014-12-03 11:15:50)
标签:
文化 |
分类: 高考复习 |
【教学目标】
掌握从人物描写角度去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人物形象分析描写角度方面的指导。通过学案预习,了解高考小说对应的考点,课堂上讲授解题的方法并实践练习运用方法。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方法介绍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分析人物性格成长与情节关系时,一方面要抓住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看人物性格的内涵;一方面要关注重要场面和精彩细节中人物形象的热点。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
举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逼上梁山过程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本课重点分析)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基石。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场所,它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任务的思想性格。
举例:《祝福》祥林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
举例:《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三、从人物描写中分析人物的形象的切入点有:
(一)、从肖像描写切入
人物的肖像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体态服饰。肖像描写不仅能反映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课文举王熙凤、林黛玉例子)
(看学案第一篇《乌米》,注意划线句子)
2008年浙江卷考查了高尔基的《乌米》,小说写了一个叫乌米的老妇人,连续七个年头坐在山峰上她家的门口,向着大海歌唱。她在等着她出海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的回来。“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粲然一笑”“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在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执着、坚忍的乌米,一个乐观向上、内心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乌米。
(二)、从语言描写切入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露,因此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细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课文举林冲对高俅的称呼例子)
(看学案第二篇《报复》,注意划线句子)
2012年江西卷考查了雨果的小说《报复》。作者对小说人物的刻画侧重于语言描写。第18题中要求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做分析。而主人公彭恩的形象大部分可以从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中分析得来。彭恩因为对《蛙女》这场戏极其不满而要写一篇详细的剧评,把原定于上午发表的剧评移到了下午,可见他的忠于职守;而他用了“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等尖锐语言评价《蛙女》这场剧,可见他的言辞尖锐。从从小说结尾最后那出入意料的纸条可以看出彭恩的批评中肯和机智聪敏。
(三)、从动作描写切入
人物的行动是其性格的具体体现,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课文举林冲在草料场的一系列动作例子)
(看学案第三篇《溜索》,注意划线句子)
2010年江苏卷考查了阿城的小说《溜索》,小说写的是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协作、相互信任互相关心爱护的道理。文中写领队就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比如,“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出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了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了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气概和粗犷豪迈。
(四)、从心理描写切入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物灵魂精髓的支撑。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课文举别里科夫的例子)
(看学案第四篇《洗澡》,注意划线句子)
2010年辽宁卷考查了王安忆的小说《洗澡》,这篇小说通过大量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出主人公“他”的曲折微妙的内心活动比如,“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等心理描写,体现了主人公精明、敏感、细腻、谨慎、多虑、小气甚至吝啬的性格特点。又如,“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等心理描写则体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
(五)、从侧面描写切入
侧面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通过对相关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形象。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像,从而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课文举翠翠的例子)
(看学案第五篇《骆驼祥子》片段,注意划线句子)
2010年山东卷考查了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片段,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祥子,作者写刘四爷和虎妞都是为了从侧面表现祥子。比如,“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从侧面表现出祥子的真诚勤快、勤劳本分、讲究干净。又如虎妞又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则从另一侧面表现了祥子脾气好的特点。
三、小结
(1)审清题目的要求(具体、概括、分值)
(2)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全面)
(3)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要准确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
(4)分析不可单一化,要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5)合并同类信息,删去重复信息。(避免重复)
(6)要分条写出,做到准确、简洁、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