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诗的“炼字”功夫  

(2014-11-19 21:53:48)
标签:

佛学

分类: 吟诗作对

王智魁

 

杜甫做诗很注意推敲字句,他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歌的用词的准确到位,让人叹服。

据传北宋有位文人叫陈从易,一次他偶然得到一本杜甫诗集的旧抄本,喜出望外;可是粗粗翻阅一下,发现其中漏字错字颇多,不免有些扫兴。一天他读《送蔡希曾都尉》这首五律,其中第五、六句为“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第五句“鸟”字后头缺了个字。陈从易便请来几位读书人试着补这个字。有人说用“疾”,有人说用“起”,有人说用“下”,还有人说用“落”。大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只好作罢。不久,陈从易得到一部杜诗的善本,发现杜甫在那里用了个“过”字,他细细品味,觉得这个“过”字用得的确很高明,它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蔡都尉的武艺精湛,身轻如燕,矫健非常,当你闻声抬头观望,他已经飞越而过了。

还有一个类似的传说。说是一天,黄山谷、苏东坡、秦少游,佛印等四位名士结伴春游。他们行至一寺院,见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春雨》一诗。年代虽久,字迹依旧,唯其中“林花著雨胭脂□”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看不清了。四位名士决定为这句诗补缺字。苏东坡补“润”,黄山谷补“老”,秦少游补“嫩”,佛印补“落”。后来寺中老僧拿出《杜工部集》,找到《曲江春雨》一诗,原来此句最后一字是个“湿”字。品味一番后,四才子对“诗圣”无不叹服。因为,一个“湿”字,将“润”的形表,“老”的衰情,“嫩”的色质,“落”的态势尽收其中,使形、情、色、态浑然一体,非常准确、鲜明、凝练、生动地表现了“林花著雨”的诗情画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