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残疾娃 巨幅剪纸震京华(图)

标签:
奥运残疾孩子剪纸作品张建英长治山西晋中体育 |
分类: 山西名胜站 |
长治残疾娃 巨幅剪纸震京华(图) |
来源:http://www.sxgov.cn |
http://pic.sxgov.cn/20080829/24234055.jpg http://pic.sxgov.cn/20080829/24229215.jpg 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型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点燃全世界人民激情之时,在中华世纪坛,由北京奥组委、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型奥运主题展览也在火热进行中。展览从8月1日开展以来,总面积逾8500平方米展览展场,中外参观者天天爆满。在众多展览珍品中,一幅长达112米的巨幅剪纸《走进奥运》图,成为展场中的亮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作为这次大展中唯一一幅剪纸作品,《走进奥运》也是我省唯一一件入选展览会的实物。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巨幅剪纸竟然出自长治的20名特残孩子之手。他们中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不超过14岁,有的智商为零。而组织这20名特残孩子进行创作的人,也只是一个刚满24岁的大学生。这位大学生与他的残疾娃创作队伍,经过了怎样的艰苦努力,竟能创作出对于正常人都不敢奢望的民间手工艺品,还登上了奥运期间国家级大型展览的大雅之堂?带着满腹疑问,笔者在残奥会即将开幕之时,走近了大学生闫光照,对他及他所创办的光照特教助残中心进行采访。 一个特殊的中心 这是一个特殊的中心:光照特教助残中心。中心设立在长治市壶关县北河村。中心租用的是一所废弃的学校。闫光照,中心的创办人,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壶关县集店乡西庄村人,父母都是农民。 2005年,闫光照从长治 光照特教助残中心是从2005年夏季创办开始的。为了维持中心正常运转,闫光照利用节假日拼命打工挣钱,正常时间教学。因为接收的这些孩子均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境都十分困难,低廉的收费连一日三餐都难以维持,部分孩子又是孤儿、单亲子女,连每月的生活费都交不足或者干脆不交。闫光照的父亲做生猪屠宰出售生意,几年攒了点积蓄,都让他拿去办了学校。中心创办3年多时间,闫光照贴进去近30多万元。 闫光照浓浓的爱心也感动了许多好心的人,一些爱心人士纷纷参与了进来。像和闫光照一同毕业的同学原芳英、王东伟。原在壶关县实验小学担任党委书记、校长的张泉水退休在家,谢绝了多家学校的高薪聘请,主动参与到助残中心,他们不说劳累、不要报酬,义务指导残疾孩子。可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爱心组织用真情创办着一个特殊的教育中心。 一个大胆的梦想 为了让这些残疾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光照特教助残中心从2006年专门开设了剪纸课,壶关县有名的美术老师王进庆、张建英等,听说中心给孩子们开了剪纸课,也主动参与其中。当时,北京已申奥成功,当地企盼奥运、喜迎奥运的气氛甚浓。闫光照和老师们就想到了在教孩子们剪纸的同时,有意识地把剪纸和奥运知识结合起来,因为奥林匹克原本就是一种竞技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自我挑战精神,他们希望这些孩子能够用奥运精神激励自己,将来都能为社会做贡献。 一张纸,一个图案说起来很容易,也许让正常的孩子来学也很容易,但对于残疾孩子就太难了。就拿教孩子们正确使用剪刀来说,老师一教就是半个月,一招一式,一不小心剪刀很可能划伤孩子的小手。2006年12月的一天,张建英老师扶着一个残疾孩子上厕所,结果两个残疾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在教室里打了起来,本来用来刻画的美工刀被打架的孩子扔得满教室乱飞,一时间哭声、喊声乱作一团,闫光照听到后冲进教室制止了这场可怕的“战斗”,亏得没有伤到孩子。 “说真的,我每天的心都在悬着,睡觉都不踏实,最怕的就是孩子伤着、摔着,因为他们的思维和想法常人很难去把握。”闫光照说。
刚开始,残疾孩子拿到剪纸图后,瞬间就会揉做一团,或者用剪刀剪得面目全非,老师们就只好重新剪样。剪纸所用的纸张原来靠闫光照去批发市场 2007年初,他们开始把奥运知识与剪纸结合在一起教孩子们剪。“我就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奥运知识,懂得去如何挑战自己,身体的缺陷不是缺陷,只要心灵坚强!”闫光照说。 然而,这对于残疾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想法确定后,老师们首先进行了分工。王进庆老师负责构图,原芳英和王东伟负责翻阅资料,将历届奥运会的相关内容全部找到,按顺序从1896年希腊雅典第一届开始到2008年中国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时间以及该国家举办城市的风貌、标志性建筑、人文精神等全部用剪纸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张泉水和张建英两位老师负责指导孩子们动手剪刻。闫光照又借款上万元专门到石家庄购进了一台先进的装裱设备。他们希望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献出一份由残疾孩子亲手制作的巨幅剪纸作品。闫光照对笔者说:“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通过剪纸这样特殊的方式参与奥运,来证明他们存在的价值!” 构图出来后,放到残疾孩子手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就像绣花一样,一点一点地进行,剪坏了就重来,直到满意!当一幅幅生动的奥运剪纸终于从孩子们的小手中脱颖而出时,原本身患残疾而深感自卑的孩子们信心大增。 一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从2006年开始,近两年时间,耗纸数千张。2008年1月,当重量达30多公斤的《走进奥运》剪纸图终于完成时,看着精美的剪纸,闫光照和老师们激动地流泪了:“谁说残疾孩子就不能接受教育,只要用心,他们同样能掌握到一技之长,同样能为社会做贡献!” 巨幅剪纸图总长112米,宽0.9米,整幅作品用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表现手法,装帧采用古宫门的形式,当打开图卷,首先打开一扇门,百年奥运一览无余。作品按顺序从1896年希腊雅典第一届开始到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跨度长,场面宏大、栩栩如生。尤其是今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用大篇幅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载歌载舞迎奥运的盛大场面。人物的表情、细节的刻画等惟妙惟肖,长城、天安门,奥运会的会标、吉祥物,标志性建筑如鸟巢、水立方等均在纸上活灵活现。在历届奥运会的衔接上不是截然断开,而是采用连绵不断的形式,以此来体现奔腾不息的奥运史;剪纸边饰用56条飞舞的龙,来代表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365只蝙蝠代表着全人类在一年365天里天天吉祥如意,团结一心,和谐共存。从1896年雅典第一届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历时112年,整幅作品代表人类永久和平共处的意思,寓意奥运圣火在人间永久不息。这幅剪纸作品既是一幅无可复制的精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品,又是一部详实的百年奥运百科全书。据悉由残疾儿童剪出百米巨幅剪纸作品在世界实属罕见,中国更是首例。 从剪纸开始到最终,作品还能献给奥运会,是光照特教助残中心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然而一个小县城的一幅剪纸作品,要想被奥组委接受难度太大了。为了圆上这些特殊孩子的特别梦想,在奥组委原则上不接受任何社会捐赠的前提下,2008年6月,中心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取得联系后,他们的精神感动了中国残联,得到中国残联的竭力支持,剪纸《走进奥运》也由中国残联力荐,奥组委特批,最终走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型主题展览,为这些特殊孩子圆了一个特别的梦。 在大展上,由于图案精美,气势宏大,已引起国内外游客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用香港一位参观者的话说:“剪纸《走进奥运》向中外人士展示的是中国残疾儿童期盼奥运、参与奥运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 采访中,闫光照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通过剪纸就是要让所有的残疾孩子都能明白,他们是不平凡的,只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再重的残疾也能自强,也能为祖国做贡献。” 眼下,闫光照仍在边打工边维持光照特教助残中心的一切用度,他说:“我发誓一生去义务教育无法入学的残疾孩子,谁说这些孩子不能自力更生,我的目标就是要在中国创造奇迹!”(郭震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