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家庭--孩子快乐幸福的源泉

标签:
教育育儿家庭关系早教成长记录家庭 |
分类: 妈妈育儿手记 |
近日,一项儿童家庭的教育现状的调查数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家长(97.7%)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家的时候是快乐的,其中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快乐的家长占6成左右,比较快乐的战到3成左右。而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只是从家长一方体现出来的比较片面的观点,他们更多地是从儿童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来看待孩子的快乐,认为现在的孩子无比幸福。但对儿童来说,他们对幸福和快乐的理解是具有独特的感受的,的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究竟儿童在家里是否快乐,还是让我们走进儿童中间听一听他们的内心感受。
6岁的甜甜学习弹钢琴已有2年的经历,他的双休日大部分时间是在钢琴前度过的,每当他用羡慕的眼光望着在院子里奔跑的同伴时,妈妈总会提醒他要专心练琴。随着时光的流逝,甜甜对钢琴逐渐产生厌恶的情绪——“就是因为它,我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甜甜甚至做梦都在想办法如何砸碎这架让他倍受痛苦的钢琴。这个故事可能是比较极端的。但是它确实是一部分儿童家庭生活的写照。家长们为了实现的自己追求与梦想,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相互攀比,拼命让孩子学这学那,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早日获取一技之长,他们没有时间去观察孩子的兴趣,甚至也不会与孩子商量学些什么,过早的、主观的确定儿童的发展方向,盲目选择学习内容。于是许多部门也打着举办“兴趣班”的招牌,开始了各种对儿童“没有兴趣”的训练,伴随着雨后春笋般各类“兴趣班”的诞生,家长们带领孩子穿梭于各种“兴趣班”之间,孩子的快乐确实越来越少了。
一项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对于6岁以下的学前儿童,近三成受访家庭让孩子参加了兴趣班,参加兴趣班的孩子平均每人参加2.2个学习内容,最多的一个孩子,家长为他报名参加6个兴趣班。试想一个孩子每周需要学习6个兴趣班,他那里还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种过高的要求和过重的负担必定回给孩子造成精神的过分紧张,孩子不仅没有了“兴趣”,甚至过早地“厌学”,这种结果也会令家长大失所望。
究竟应该教会孩子们什么?是每一个家长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从小学会适应,具备各种能力,而许多能力不是靠学几个“兴趣班”就能获得的,是在童年快乐的游戏中形成和发展的。应该承认,童年的快乐与幸福对人一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再有儿童期不仅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儿童期有其独特的自身存在的价值,应充分尊重儿童享有童年快乐的权利,这不仅是儿童的权利,也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在此,我们呼吁儿童的家庭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首先是对儿童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其实,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前程似锦。但是我们不可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以剥夺儿童童年快乐为代价去获取“近期发展”,要从儿童发展的长远利益去考虑,营造有利于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此,构建健康绿色家庭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绿色”是指它符合儿童成长的特点和需要,不允许添加任何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催化剂,防止揠苗助长;同时它很具有环保的精神,不主张“过量开采”,为了儿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不同家庭教子方式多样化的现状,我们把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对儿童的期待”基本划分为四种类型:力求完美型、圆梦补偿型、顺其自然型、绿色健康型。并概括出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基本特点。
(一)力求完美型
2、家教行为:父母一切都要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按照父母的理想去生活和学习,忽视孩子自身的天性和兴趣,只要家长意愿坚定,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不去考虑孩子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3、家长关系及后果:家庭关系比较紧张,由于多数父母与孩子的兴趣差距较大,孩子学习被动。由于希望过高,父母达不到满意,经常伤心和失望,经常用极端的言语否认孩子的努力。面对父母的压力,孩子会采取逃避现实的方式应付眼前的一切,他们从小只会服从,不会选择,缺少自信,充满悲观和自我否定。
4、CEO认为:“圆梦补偿”从本义上来讲是一种利己主义,或者说,家长的圆梦补偿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工具或试验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尊重孩子的兴趣、个性,没有把孩子当作具有独立性格的个体,而仅仅是自己的附属品。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性格发展,有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这要比实现您的理想对于孩子会更有意义。
(三)顺其自然型:
1、家长态度:“小树长大自然直。”孩子的成长不用太操心,衣食住行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负责,孩子的教育由幼儿园、学校负责,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
2、家长行为:对孩子的行为约束比较放手,迁就和娇惯的行为较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物质要求,与孩子的沟通少,更多体现在肢体上的亲昵和物质上的嘘寒问暖。
3、家庭关系及其后果:父母与孩子关系融洽,孩子比较灵活,有主见,但也很任性,个性比较强,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自制力差,缺乏毅力,责任感不强。
4、CEO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之余,家长之任务要比给予衣食重要的多,一些优秀品质及好的习惯都是家长从小教育的结果,家长的任务不在于让孩子现在吃得好,穿的好,而是要让孩子在认识世界、形成价值观的时候,父母给予一个正确的向导。
(四)绿色健康型
1、家长态度:儿童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要为他们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尊重他们的天性,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为他们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家长行为:教育孩子从自己做起,他们深信"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为孩子做榜样,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讲求科学的教育方法,经常与孩子沟通,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勇于向孩子学习。正确运用鼓励、欣赏、批评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能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
3、家庭关系及其后果:家庭关系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孩子愉快活泼、兴趣广泛,喜欢与他人交往,自主自信,个性健康。有良好行为习惯、有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基本的抗挫折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惟一的,他们有鲜明的个性,有自身潜在的各种能力,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某些方面有快有慢、有先有后,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给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不要盲目攀比,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人生之路十分漫长,孩子的成长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应该相信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家长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能过高苛求孩子尽善尽美。一味追求孩子"成龙成凤",其结果可能恰恰相反--家长对儿童期望值越高,可能失望越大。正确的方式应该理性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兴趣、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发展。
童年只有一次,童年的快乐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要像珍惜孩子生命一样去珍惜孩子的快乐,这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我们强烈呼吁: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这是儿童应有的权利。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抚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成长伙伴。为了实现儿童理想的发展,每一个家长都要从我做起,观察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掌握孩子的发展规律,为他们提供健康愉快的成长环境,多给予他们亲情,多与他们沟通,常陪他们游戏,尽可能多地满足儿童精神上的需求,这些都是儿童理想发展的重要条件。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发展是每个家长的责任。为了孩子更理想的发展,我们要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由于讲的内容比较多,今天先整理一篇,明天再贴《如何把握孩子敏感期教育》,请明天继续关注笑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