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压传动与其他课程如:流体力学、控制工程基础、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学等均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学好以上课程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同时也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
从你文章的内容看,你应该不是学液压专业的,我建议你如果可以的话,看一下雷天觉主编的液压工程手册,我个人看法,那本书较为全面,有基础部分、应用、试验、元件等,学好了基础部分,再去理解比例变量,电液伺服会不会容易些呢?液压,从表面上看不到内里的现象,不管是原理上的设计,还是故障维修,都要依靠分析来判断,就维修来讲,你总不能从头拆到尾来搞吧,(实际工作中我也见过这个现象)所以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再作出正确的判断最为重要,这也是我做了十多二十年液压管理的看法了,(铝型材挤压机管理)如果判断错了,一拆就是一天、二天,你又如何对得起你属下的维修工人呢?就是拆个A2F500泵都要二、三个钟头。讲了这么多,就是想讲,学了基础后,争取机会多一些到现场去做,来印证自己学到的基础知识,这样,学习-实践-再学习,你就很容易上手了,至于新技术、新产品这些都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有机会的话,结合电器控制来学习,只会搞液压,而不会电器控制部分,只能讲是认识了一半,由于液压的特殊性,很多方面都与电器控制惜惜相关,特别在故障排除方面,懂得电器控制,就方便很多了,对于插装阀,你可以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器设定不同的动作来对故障进行分析与判断;可编程序控制器+插装阀、比例元件、伺服元件进行控制早已经是发展的方向。不好意思,讲的可能都是过时的东西,见谅。王积伟《液压与气压传动》, |
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指定教材:
《液压与气压传动》,张宏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国家九五规划教材”
2、参考读物:
液压与气压传动,刘延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一、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又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是以控制原理和流体力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流体动力传递与控制的一门专业课。是机电一体化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控制与传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大部分。课程教学主要以“液压传动”为主。液压与气压传动与其他课程如:流体力学、控制工程基础、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学等均有紧密的联系
二、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课程特点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主要讲述泵、马达、控制阀、缸等液压气动元件结构原理及其组成回路,它涉及到空间机构运动和控制反馈等复杂内容。对于目前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多数采用纯理论教学,基本上使用静止的图片解释复杂的空间运动和配流的时空关系,使得学生理解困难。例如在讲述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时,其复杂内部的结构以及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关系是非常抽象的,单凭教师的口述,根本无法连贯地将元件及系统运动情况展现,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无法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只有当理论讲解与实验想结合,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才能稳固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从理论上的理性认识上升为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相关元件以及组建典型系统,提高其动手能力;因此讲授不能单单依靠理论,实验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该课程仅仅采用理论讲解,缺少实践,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学习该课程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不利于教学的展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液/气压传动与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组成,液/气压传动的特点及应用和发展趋势;
重点:液/气压传动与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组成;
难点: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知道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应用。
第二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8学时
教学内容:液体静力学、液体动力学、管道中液流的特性、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
重点:液体静力学、液体动力学、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
难点:孔口及缝隙的压力流量特性;
基本要求:了解液压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会分析与计算液压传动中的有关问题,会合理地选择液压油。
第三章 液压泵 6学时
教学内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类型,各种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液压泵选用;
重点:掌握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液压泵选用;
难点:柱塞泵、叶片泵和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基本要求:掌握典型的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结构,会合理选用。
第四章 液压马达与液压缸
4学时
教学内容:液压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类型;各种液压马达、液压缸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
重点:各种液压马达、液压缸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难点:各种液压马达、液压缸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
基本要求:了解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种类和结构、掌握差动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学会选择液压缸及进行结构设计与尺寸计算。
第五章 液压控制阀 8学时
教学内容:液压阀基本原理、特点及类型;各种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
流量控制阀、插装阀、叠加间和点液比例阀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重点:各种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插装阀、叠加阀和点液比例阀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难点:各种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插装阀、叠加阀和点液比例阀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压力、方向、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结构和特点,学会能正确选用。重点为换向阀、溢流阀、减压阀、节流阀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难点为其结构分析。
第六章 液压辅件
2学时
教学内容:液压辅助元件的类型,蓄能器、过滤器、油箱、管件、密封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重点:蓄能器、过滤器、油箱、管件、密封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蓄能器、过滤器、油箱、管件、密封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了解常用辅助装置的结构与特点,在设计液压系统时会正确选用。
第七章 液压基本回路 8学时
教学内容:液压基本回路的基本性质、类型及特点,各类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调速回路、增速和速度换接回路,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重点:各类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方向控制回路、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难点:各类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方向控制回路、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基本要求:掌握常用液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学会合理选用和设计出液压基本回路。
第八章 典型液压系统 4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万能外圆磨床液压系统、液压机液压系统、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和塑料注射成型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重点: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万能外圆磨床液压系统、液压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难点:各类典型液压系统的组成、动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学会阅读典型设备的液压系统图,了解典型设备的液压系统的特点,以及怎样把基本回路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的方法,掌握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分析方法。
第九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2学时
教学内容: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举例;
重点: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举例;
难点: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举例;
基本要求:熟悉一般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第十章 气压传动基础知识、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8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气源装置和辅助元件、气动控制元件、气动执行元件、气动回路和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重点:气源装置和辅助元件、气动执行元件、气动回路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难点:气源装置、特殊气缸、气动控制阀、气动回路和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气源装置及气动元件、气动基本回路与系统的特点及气动逻辑元件。熟悉一般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教材
1.使用教材:
《液压与气压传动》张世亮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液压传动》丁树模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
2.教学参考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许福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
《液压与气压传动》章宏甲、黄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实用液压技术300题》(第2版)张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液压传动与控制解难和练习》贾铭新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新编液压工程手册》雷天觉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Fluid Power
Dynamics》R. Keith Mobley Newnes 2000
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指定教材:
《液压与气压传动》,张宏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国家九五规划教材”
2、参考读物:
液压与气压传动,刘延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五、辅助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作业、实验等)的要求
1、作业
每一章都根据要求布置作业。
作业分习题和思考题。习题要求上交批改,习题和思考题均在课堂讲解。
2、实验
1)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2)实验项目(开设10学时)
实验1
液压泵性能实验
实验2 液压泵、液压马达拆装实验
实验3 溢流阀特性实验
实验4
液压回路实验
实验5
气动元件认识和气动回路实验
3)实验考核
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实验情况、操作水平及实验报告评定成绩。
六、考核方式
作业占20%,期末考占80%。期末考为闭卷笔试。
七、有关说明
本课程是机械专业一门专业课。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电工学等。
教学方法主要是:采取课堂讲授、以生动的动画演示和图像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通过课堂训练与课外练习。结合实验课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和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液压和气压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一定工作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制订:严宁榕等
审定:机械系
2004年
4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