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侘chà寂还是佗tuó寂

标签:
转载 |
分类: 茶 |
原文地址:侘chà寂还是佗tuó寂作者:寂莱
![[转载]侘chà寂还是佗tuó寂 [转载]侘chà寂还是佗tuó寂](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侘寂或者佗寂是茶友间最近的流行语汇。
在日语中侘寂和佗寂的发音都是わびさび——Wabi-Sabi,日语中わびさび——Wabi-Sabi最常见的汉字写法是侘寂,但也偶作詫寂或佗寂。
侘和詫的中文发音都是chà。佗的中文发音则是tuō或tuó。
中文的侘,一作侘傺(chì),作失意解: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另古同“诧”,为夸耀自己之意: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史记·韩长孺列传》。
中文的詫是诧的繁体字,本义夸耀:狐貉安能诧緼袍。——陆游《纵笔》;又作惊讶,觉着奇怪: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明·魏学洢《核舟记》,又如:诧为奇事,诧异。
中文的佗,有两个发音,tuō或tuó,发音tuō作动词时通拕、拖:因以醮酒佗发,求之三宿而得。——《史记·龟策列传》、佗发(披发);作代词时表示远指,别的,其他的: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左传·隐公元年》、此无佗故也。——《大戴礼·礼察》、
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史记·郑世家》,又如:佗人(别人)、佗日(他日、往日、将来的某一天)、佗方(他方、他乡)、佗生(他生、来生)、佗年(他年、将来)、佗志(异心)、佗故(他故、别的原因),或表示第三人称,如:蒙佗恩(承蒙他人恩力)。
佗发音tuó时,作动词本义是负重而行之意,同“驮”。负有重担或负载:佗,负何也。——《说文》、以一马自佗负三十日食。——《汉书·赵充国传》,又如:佗负(驮负,载负);作形容词时作缓慢、优美解。如:佗佗(佳丽美艳的,一说雍容自得的样子)、《诗·鄘风》——委委佗佗、《疏》——委委,行之美。佗佗,长之美;或同“驼”,如:佗背(驼背)。
昭和31年(1956年)日本<</span>东京堂>出版的《茶道辞典》认为,“侘”原作“佗”,「侘寂」是一个错释。
以日本茶道与佛教的渊源,个人认为,和わびさび——Wabi-Sabi本意更贴近的汉字可能是“佗”而非“侘”。
应为“佗寂”而非“侘寂”。“佗”的出处可能为佛教之:“奢摩佗”。《楞严经》:殷勤请啓,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佗;《楞严经笺》:梵语奢摩佗。华言止。如水止住不流。是静观。即体之智。智有了境之能;《圆觉疏钞》:“奢摩佗”此翻云止,即定之异名,寂静义也,谓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故,又止即定之初门。
佗寂,如此似乎也更容易从字面上理解日本茶道わびさび——Wabi-Sabi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