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罗生门黑泽明 |
分类: 侠 |
上图是月冈芳年的《罗城门上鬼之退治》,讲述平安时代勇将渡边纲,在平安京正门之罗城门,与茨木童子大战的传说。同样出自浮世绘师的构图,在不同雕版师手下,细致程度就会不同——可参见柱子的阴影,后一幅省成本得多:)在不同摺师手下,用色也会不同,可参加武士甲胄的威色——不过以上两张是网络截图,非自己藏品,我的藏品还是横向三枚的构图:
本来啊,今天一头扎进平安史不出来的,为了考证平安京的建设,查到京城正南门的罗城门,却原来就是黑泽明罗生门的出处!一处自古即充满了传说故事的城门——自从它废弃以后,传言就越来越多,故事传说相应而生。从平安期的简单物语,镰仓江户期的戏剧演绎,到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风靡,最后到黑泽明的推向世界。挺像咱三国演义不是~从汉末的史实,到晋唐间笔记巷议,到粗粝的元话本,到罗贯中的文人加工,到毛氏父子的最终定本,咱还缺一个世界级的导演或者文学家,将其推向世界,不过应该很难等到了……
回到罗城门的传说,平安末期的《今昔物语集》有这么一则《羅城門登上層見死人盜人語》(らせいもんのうわこしに登りてしにんを見る盗人のこと第十八):
從前,有位來自攝津國附近的男子,來到京城打算偷竊。由於太陽尚未下山,因此暫時躲在羅城門下。但是,朱雀大道一帶依舊人來人往,所以男子預定等到人潮退去,而佇立城門下方。此時,山城一帶傳來一陣人群到來的吵雜聲,於是男子輕輕地爬上城門二樓,以掩人耳目。上樓一看,一盞昏暗燈火點燃其中。盜賊感到怪異而從連子窗中窺看,結果發現一具年輕女屍倒臥在地,頭顱附近點著燈火,一位年邁白髮老嫗坐在其中,用力拔著死人的頭髮。
盜賊見此情景,心中充滿疑惑。心想:「此若為鬼怪」,實令人心驚膽跳,但若為死人(死靈)則姑且放心一探究竟,因此輕輕推開門板,拔刀吶喊:「納命來」,趨身而去,老嫗慌張情急之下,還手以對。盜賊出口一問:「老婆何許人也?為何而來?」,老嫗回應: 「此乃我家主人,身後無人安葬,故安置於此。因其頭髮甚長,故欲拔取以為假髮,尚請您能幫忙拔取」。盜賊聞此,隨即奪取死人與老嫗身著衣物及已拔下頭髮,並且快速下樓,逃逸而去。
話說此羅城門上,積滿死人屍骸。死後不得安葬者多置於此城門之上。據悉,此故事乃是盜賊告知於人,聽聞者代代相傳,轉誦至今。(楊錦昌譯)
于是,近代芥川龙之介改编成短篇故事《罗生门》
(豆瓣有全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247331/):
大意是某人被主人解雇,只好拿起刀来,决心当强盗但又有愧于心。一日到罗生门躲雨,那里到处都是死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白发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制止,老太婆却辩解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假发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他恍然大悟,既然是为了生存,便可以丢掉廉耻做强盗的,于是他也心安理得抢掉了老太婆的衣服和死者的头发走了。
再然后,黑泽明综合芥川龙之介的这篇罗生门和另一篇《竹林深处》,拍出了不朽的《罗生门》~
今日之汉语,用“罗生门”形容各执一词的真相难分,是只记住了电影精彩的中段(也是《竹林深处》这部分),却忽略了一前一后的罗生门,所以很多人还一头雾水,罗生门与这电影似乎不相干?甚至删除了这一头一尾,也不影响电影本身的精彩与伟大?
呵呵,难怪黑泽明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都超越了东方其他的电影大师,黑泽明想通过电影给大家留下更大的难题,不在于竹林深处这三人对真相的争论;而在于这罗生门下的三人,是一念向善还是一念向恶?
同样的普通百姓,向恶之人可以置婴孩冷暖生死于不顾——但他若是拔死人头发或者扒死人衣服,观众的谴责可能还没有这么强烈,对大多数人来讲,一身一家的温饱岂不比对陌生人的尊敬来得重要?向善之人可以抠出一口饭养活这个婴儿——但他显然不居于道德高地,他同样有懦弱自私诸多缺点;第三者的和尚,却因他的选择,终于保留了对人性的希望——这和尚兴许就是黑泽明自己,抑或是每个观影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