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画 |
土田麦僊(仙)(1887年-1936),与村上华岳、神原紫峰、小野竹乔等同修于竹内栖凤门下;继而折服于西画尤其后期印象派的自由风格,但终能归于表达东方美感和民族审美的大道。以西方美术表现东方意境,岂不是我辈敬佩而又好奇之处?日本画家一个世纪以前已经走出各条道路,麦仙便是一路,始终关注人世之美:
二十岁上下,标准的大和绘法,但题材可爱——小小顽童,大约惹哭了女孩,惹恼了大人,却惹观画者怜爱:)
一群孩童更是萌趣递增,刚会走路、迫不及待的小女孩最是可爱:
数年后,精研西方绘画的麦仙,仍然选择了母子题材,有意大利宗教画的气氛,和日本屏风绘的构图,但吸引我们外行的,还是这母子情深:
受印象派影响的画作,但审美焦点是人世间的劳作者:
受岸田刘生启迪,逐渐敛于本民族题材中,同时向古典佛绘、大和绘、障壁绘、乃至宋画花鸟汲取养分:
尤其一系列大原女的绘作,这些头顶柴薪的大原女,至今仍是京都一景,她们的活力与画作的生命力,同样长久地存在。
最后是艺妓之美,麦仙言艺妓乃“人工美的极致”、是人世理想的现实投影——于是三年中的两次参展,竟画了同一题目《三人の舞伎》
多么精致的和服袋带、色绘瓷钵!
(麦仙门下的北泽映月,就完全承袭了这样的美人画法)
(明代利玛窦笔记,言中国是唯一能与意大利并称的文明国家,一是都坐在凳子上吃饭,二是戏剧之繁荣——不过在昆剧京剧的浓妆重彩、一颦一笑早已远离我们生活几十年后,我们在情感和视觉上早已疏远了微妙的戏剧艺术,文脉尚可靠二三子,为往圣继绝学;消灭了数代积累的观众土壤,戏剧不可能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