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喜多川歌麿浮世绘美人画 |
分类: 画 |
少时最喜世说新语,教人豁达之外,给人印象最深一则:“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著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
而刘孝标注引虞通之《妒记》则更广为传颂:“……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凄婉。主于是弃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
楚楚动人之处,不知桓温之妻南康长公主所见,是否如此画面?
其实不喜今日太西化之日本;但又常常着迷于其旧日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言谈文字、饮食起居——东方艺术,妙处正是跨越千年万里的默契,许是相近的审美情趣,许是共通的文化底蕴罢。
于是未尝不痛心疾首,日本在文化上创新不破旧,政治上则立新不回头,虽然同样千回百折,可惜今日之中国政治,中央集权世袭等级都还根深蒂固,文化上却破尽四旧再难兴复。
所以还是谨于言,游于艺:
喜多川歌麿(1753~1806):铃木春信去世后,浮世绘画师再次以写实的手法去表现浮世,尤其描绘风月场中多姿多彩的女性,开创了浮世绘美人画的黄金时代。而喜多川歌麿则尤为美人画泰斗。早期拜师鸟山石燕,也曾模仿清长的美人画。后来逐渐开创个人风格,尤其发明了“大首绘”(即人物大头像画),专注和放大人物特点与情感。画面多是暖色调的平涂背景,结构和色彩极其简练,细节却如发丝般丰富,线条如肌肤般柔美律动。
前一篇:漫步京都